[發明專利]一種服務器下線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765704.2 | 申請日: | 2015-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760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朱堯;葉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視達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劉淑珍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世***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服務器 下線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服務器下線系統及方法,其中Web登陸模塊登錄Web平臺,并向Web平臺提交待下線服務器的IP,Web平臺將數據采集程序和采集規則推送到待下線服務器上,對數據采集程序返回的數據進行整理,將整理的IP與Web平臺內的CMDB系統進行對應,CMDB系統將內部存在的IP轉換成對應的業務模塊名,Web平臺將業務模塊數據以郵件發送至用戶進行確認,Web平臺收到用戶可下線確認回復后,進入下線流程,并將待下線服務器以及與待下線服務器相關聯服務器的系統監控視圖,推送給提交下線的用戶確認,Web平臺收到用戶的確認回復后,對待下線服務器執行下線操作,并郵件通知用戶下線成功。上述方案省去人工繁瑣操作,避免了大數量機器的誤操作以及遺漏操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服務器下線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信息的迅速發展,當前的業務系統越來越復雜,需要維護的服務器也越來越多,各臺服務器之間的關聯關系也越來越緊,服務器上線下線操作也會越來越頻繁,每個維護人員的操作習慣、處理方法都不一樣,考慮不全面而誤下線服務器都會對用戶產生影響。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統一規范和流程的、風險低的服務器下線系統及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服務器下線系統,包括Web登陸模塊、Web平臺和待下線服務器;
所述Web登陸模塊用于登錄所述Web平臺,并向所述Web平臺提交所述待下線服務器的IP;
所述Web平臺用于將數據采集程序和采集規則推送到所述待下線服務器上,對所述數據采集程序返回的數據按照排序和去重的規則進行整理,將整理的IP與所述Web平臺內的CMDB系統進行對應,所述CMDB系統將內部存在的IP轉換成對應的業務模塊名,所述Web平臺將轉換后的業務模塊數據以表格的形式通過郵件發送至提交下線的用戶進行確認;
所述Web平臺收到用戶可下線確認回復后,進入下線流程,并將所述待下線服務器以及與待下線服務器相關聯服務器的系統監控視圖,以郵件的形式推送給提交下線操作的用戶確認,若未收到用戶可下線確認回復,則繼續對已提交IP的待下線服務器進行數據采集;
所述Web平臺收到用戶的確認無異常以及確認下線的回復后,對所述待下線服務器執行下線操作,并郵件通知用戶下線成功;若未收到用戶確認無異常以及確認下線回復,則進行回滾操作;
所述待下線服務器用于根據所述Web平臺的指令進行下線操作。
本發明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其達到的技術效果為:通過建立的統一的流程和規范,用程序的方法來解決運維人員的判斷當前下線的服務器是否還有外部用戶訪問,并通過郵件多次確認的方式,將風險降到最低,并通過流程管控的方式對整個服務下線的操作執行層層確認,將問題出現的概率減小到最低。同時由程序自動檢測與將要下線的機器相關聯的機器,自動監測他們的狀態,省去人工繁瑣操作,以及機器數量多了之后的誤操作,以及遺漏操作,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Web平臺收到用戶可下線確認回復后,進入下線流程,對需要下線的機器進行出入包封鎖,只保留ssh端口。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Web平臺收到用戶確認回復后才進行對所述待下線服務器的出入包封鎖,使得Web平臺在對待下線服務器下線時更有針對性,下線的準確率也更高。
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Web平臺對所述待下線服務器自定義封鎖時長。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Web平臺自定義對待下線服務器的封鎖時長,方便了Web平臺對下線機器的掌控,也提高了需下線機器下線時的準確度,避免了誤操作或操作遺漏情況的發生,同時也提高了系統的適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視達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成都視達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7657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