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密封抱箍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747822.0 | 申請日: | 2015-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57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永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互通管道技術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23/08 | 分類號: | F16L23/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黃書凱 |
| 地址: | 401220 重慶市長***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密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纏繞管連接件,具體涉及一種密封抱箍。
背景技術
纏繞管是一種替代傳統膠管保護用金屬護簧的新產品。纏繞管一般采用尼龍材質或聚丙烯材質制成。纏繞管相對應與傳統的金屬護簧產品具有耐磨性能好,抗老化、抗腐蝕性能強;更能有力的對軟管外表面進行防老化和抗磨擦保護。纏繞管相對于膠管護簧產品和其他護套產品具有更優異的便捷和環保節能效果。纏繞管內表面一般為平面,外表面分平面和弧面兩種。
現有纏繞管抱箍作為纏繞管的接頭,其主要的作用是將兩根纏繞管連接,抱箍由兩塊半圓環合并而成,兩塊半圓環由螺栓連接,抱箍與纏繞管主要利用摩擦力相互連接。由于纏繞管多是埋設在地下,所以并沒有太多軸向的力使纏繞管脫離的抱箍。但在地質不是太好的地段,地質會有一些較小的變化,所以在這些地方纏繞管容易脫離抱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抱箍固定纏繞管后軸向連接力不足導致纏繞管容易脫離抱箍的問題,提供一種加強纏繞管間的連接力的抱箍。
本發明提供基礎方案是:密封抱箍,包括環形筒狀的本體,所述本體分為左半圓環與右半圓環,所述左半圓環的左端部與右端部均設有連接部,所述右半圓環的左端部與右端部均設有連接部,所述左半圓環的連接部開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圓環的連接部開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圓環與右半圓環通過螺栓連接后形成扣合纏繞管外壁的環形通孔,所述左半圓環與右半圓環的外壁均設有周向設置的加強肋,左半圓環與右半圓環扣合后的加強肋形成完整的環形加強肋,所述左半圓環與右半圓環的內壁均設有周向開設的環形溝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溝槽內灌注有密封膠,所述本體內壁覆蓋有摩擦層,所述摩擦層在對應環形溝槽位置的內壁上設有刺破凸起。
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連接纏繞管時,將兩節纏繞管拼合到一起,在兩管的交接的位置的內壁貼上密封的帶,然后在交接的位置用左半圓環的內壁與右半圓環的內壁的扣合纏繞管,然后使用螺栓穿過連接部的螺栓孔將左半圓環于右半圓環固定連接,利用兩半圓環的結構強度限制纏繞管的徑向移動,抱箍是利用與纏繞管的摩擦力作為連接力,增加摩擦層后可以增加摩擦力,間接的增加連接力,次外,密封膠在安裝前一直封存在環形溝槽中,在安裝時,刺破凸起會刺破摩擦層,讓密封膠流出加強抱箍與纏繞管間的連接。
方案二: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環形溝槽在內壁的位置對應于加強肋位置的內側。有益效果:本方案在設置環形溝槽的結構強度會下降,為了不影響整體的結構強度,在結構強度最佳設置了加強肋的位置開設環形溝槽。
方案三: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摩擦層粘接與本體內壁粘接。有益效果:粘接的方式能加快制造流程。
方案四: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連接部與加強肋高度齊平。有益效果:連接部在埋入地下后,如果連接部高于加強肋可能會導致連接部承受較大的外力而折斷。
方案五:為基礎方案的優選,加強肋與環形溝槽均設置與本體內壁的邊緣處。有益效果:設置于邊緣處會增加密封的面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密封抱箍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物摩擦層的筒狀的本體;
附圖標記:左半圓環10、右半圓環20、連接部11、環形溝槽13、環形加強肋12、摩擦層3、刺破凸起31。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所示的密封抱箍,包括環形筒狀的本體,所述本體分為左半圓環10與右半圓環20,所述左半圓環10的左端部與右端部均設有連接部11,所述右半圓環20的左端部與右端部均設有連接部11,所述左半圓環10的連接部11開有螺栓孔,所述右半圓環20的連接部11開有螺栓孔,所述左半圓環10與右半圓環20通過螺栓連接后形成扣合纏繞管外壁的環形通孔,所述左半圓環10與右半圓環20的外壁均設有周向設置的加強肋,左半圓環10與右半圓環20扣合后的加強肋形成完整的環形加強肋12,所述左半圓環10與右半圓環20的內壁均設有周向開設的環形溝槽13,其中,如圖2所示,所述環形溝槽13內灌注有密封膠,所述本體內壁覆蓋有摩擦層3,所述摩擦層3在對應環形溝槽13位置的內壁上設有刺破凸起31。所述環形溝槽13在內壁的位置對應于加強肋位置的內側。所述摩擦層3粘接與本體內壁粘接。所述連接部11與加強肋高度齊平。加強肋與環形溝槽13均設置與本體內壁的邊緣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互通管道技術設備有限公司,未經重慶互通管道技術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7478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大直徑管道翻轉內襯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配電箱電纜進線口的密封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