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污水脫氮處理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738803.1 | 申請日: | 2015-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303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宋乾武;吳仲達;陳榮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源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1/00;C02F11/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萬商天勤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韓冰 |
| 地址: | 523073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污水 處理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污水脫氮處理系統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在生化處理工藝中利用水力空化減泥機提高城市污水脫氮效果的處理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許多污水處理廠要求升級改造。即從原來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升級到一級A標準。這種改造過程除了必須支付高昂的改造費用(有的廠甚至超過建廠所花費用)外,面臨的另一困難是難以解決生物處理工藝技術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脫氮所需碳源不足的問題。一般認為要保證生物脫氮效果,應控制進入缺氧段的污水中C/N至少應大于2.86。研究結果表明:當進水C/N≤2.86時,出水TN很難達到要求的出水標準。然而我國絕大多數城市污水中C/N≤2.86,遠不能滿足生物脫氮對碳源的要求。特別是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水質排放一級A標準規定出水中TN的濃度≤ 15mg/L.這就要求必須采用其他方法彌補生物脫氮技術的不足。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盡管提出了很多新工藝,如改良A2/O工藝,倒置A2/O工藝等,但是還不足以解決達標必須需碳源不足問題。不得已有些污水處理廠采用了外加碳源的補碳方式,但結果導致污水處理成本明顯增加,而且還增加了污泥廠產量,又導致了新的環境污染及二次處理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有效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生化處理系統的脫氮效果,且可減少污泥的排放量.同時節省外加碳源的成本的城市污水脫氮處理系統及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城市污水脫氮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預處理、生物反應池、污泥濃縮池,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一個水力空化減泥機,該水力空化減泥機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別連接所述污泥濃縮池出口端和生物反應池的入口端以形成一個污水脫氮循環系統;
所述水力空化減泥機包括相互串接在一起的至少兩級空化裝置;
第一級空化裝置包括置于一級空化腔內的第一空化器以及正對所述第一空化器出口的粉碎擋板;
第二級空化裝置包括順序連接的第二空化器、射流約束體和二級擴散管,所述射流約束體位于溶氣腔內,所述溶氣腔設置有溶氣調節機構;
所述生物反應池被配置成硝化反應時保持溶解氧的濃度在2.0mg/L以上,pH值在7.0~8.0,溫度范圍為15~30℃。
所述水力空化減泥機還包括第三級空化裝置和第四級空化裝置;所述第二級空化裝置、第三級空化裝置和第四級空化裝置從上到下豎直配置;所述第一級空化裝置水平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二級空化裝置的上方;
所述第一級空化裝置通過第一支撐封板與所述第二級空化裝置連接;所述第二級空化裝置通過第二支撐封板與所述第三級空化裝置連接;所述第三級空化裝置通過第三支撐封板與所述第四級空化裝置連接。
所述預處理包括依次連接的格柵和沉砂池。
所述生物反應池包括依次連接的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好氧池的一個出口端經管道連接所述缺氧池的入口端構成包括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循環回路;所述好氧池的另一個出口端依次連接二沉池和所述污泥濃縮池,所述二沉池設置有處理后污水的出水口;所述好氧池被配置成保持溶解氧的濃度在2.0mg/L以上,pH值在7.0~8.0,溫度范圍為15~30℃;所述缺氧池被配置成溫度范圍為15~30℃。
所述生物反應池包括依次連接的厭氧池和氧化溝,該氧化溝包括缺氧段和好氧段;所述氧化溝的出口端依次連接二沉池和污泥濃縮池,所述二沉池設置有處理后污水的出水口;所述好氧段被配置成保持溶解氧的濃度在2.0mg/L以上,pH值在7.0~8.0,溫度范圍為15~30℃;所述缺氧段被配置成溫度范圍為15~30℃。
所述生物反應池包括依次連接的厭氧池和SBR反應池,所述SBR反應池出口端連接所述污泥濃縮池。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城市污水脫氮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對有機污水進行預處理,去除有機污水中的懸浮物;
步驟B:通過生物反應池的生物處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去除預處理后的有機污水中的氮、磷有機污染物質,并通過污泥濃縮池對生物處理后的排出物進行濃縮處理,減少排出物中污泥的含水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源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源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7388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