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夯土墻及其成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738747.1 | 申請日: | 2015-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940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03 |
| 發明(設計)人: | 馮堅;劉成奎;李萬琴;王軍;李仲仁;靳亦冰;金長婷;張晨;陳永吉;陳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4B28/02 | 分類號: | C04B28/02;C04B14/06;C04B1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譽鑫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 地址: | 810008 青海***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夯土 及其 成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建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夯土墻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夯土墻歷史悠久,記載了人類的汗水和智慧,但是與當今墻體材料及施工工藝比較,傳統的夯土墻及其施工工藝仍有明顯不足。如傳統夯土墻耐久性能查、墻體必須收峰、施工工藝笨拙繁瑣、施工效率差等問題顯見。
傳統原材料只有單一的粉土或黏土(據當地土壤資源而定)作為原材,部分地區添加麥秸稈作為抗裂纖維。但是經實地調查發現,傳統原材存在易風化、抗滲性能不佳、墻足部分崩落、墻體開裂、施工縫隙大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保證了墻體的強度和耐久性的新型夯土墻。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夯土墻的成型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夯土墻,包括粉土或粘土、規格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和聚酯纖維,其中,其重量份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60-75份水泥5-20份砂子10-15份
白灰4-6份聚酯纖維0.20-0.50份。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夯土墻中還包括土壤固化劑。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土壤固化劑的份數為0.01-0.05份。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夯土墻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65.10份水泥18.15份砂子11.60份
白灰4.70份土壤固化劑0.03份
聚酯纖維0.42份。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夯土墻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73.10份水泥8.21份砂子13.05份
白灰5.22份聚酯纖維0.42份。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粉土或粘土的含水量為12.1%,液限為21.9%,塑限為17.2%。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水泥的初凝時間為121min,終凝時間為256min,28d抗壓強度為36.8MPa。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白灰中CaO含量為77.48%,MgO含量為0.59%。
為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明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夯土墻的成型方法,包括
(1)粉碎篩選,使材料粒徑不大于5mm;
(2)攪拌,干拌2min,濕拌5min;
(3)入模,拌合料入模時一次裝模80-120mm為一層;
(4)搗實,使用氣動夯錘,每層按照“S”型路徑振搗6遍,每層之間的振搗路徑相互錯開;
(5)自然養護。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配比是根據當地土壤土質情況經篩選優化而定,因此該配比不一定適用所有地區土壤土質。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新型夯土墻及其成型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顆粒的合理的配比,使夯土的密實度最大,從而提高夯土的強度;摻入適當的骨料,增加夯土的骨架作用,提高強度;摻入活性摻合料,增加夯土內固相物質的重組,以提高強度和耐久性。既有傳統鄉村建筑氣息,又有現代先進工藝的體現。成型后的夯土墻美觀適用性強,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成型過程中發明的模具和夯實技術體現了工業化和標準化,在保證墻體質量的同時提高了施工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一種新型夯土墻,包括粉土或粘土、規格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聚酯纖維和土壤固化劑,其中,其重量分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60-75份水泥5-20份砂子10-15份
白灰4-6份土壤固化劑0-0.05份
聚酯纖維0.20-0.50份。
實施例1
一種新型夯土墻,包括粉土或粘土、規格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聚酯纖維和土壤固化劑,其中,其重量分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65.10份水泥18.15份砂子11.60份
白灰4.70份土壤固化劑0.03份聚酯纖維0.42份。
實施例2
一種新型夯土墻,包括粉土或粘土、規格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和聚酯纖維,所述夯土墻的重量份配比如下:
粉土或粘土73.10份水泥8.21份砂子13.05份
白灰5.22份聚酯纖維0.42份。
實施例3
一種新型夯土墻,包括粉土或粘土、規格為P·C32.5的水泥、白灰、砂子、聚酯纖維和土壤固化劑,其中,其重量分配比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學研究院,未經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7387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