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旋轉移動式線性覆蓋工具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730784.8 | 申請日: | 2015-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867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09 |
| 發明(設計)人: | 蘇世杰;曹偉楓;張建;程友祥;唐文獻;李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B34/04 | 分類號: | E21B34/04;E21B2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200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旋轉 移動式 線性 覆蓋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下采油樹上一種閥門操作工具,具體是涉及一種旋轉移動式線性覆蓋工具。屬于海上采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一種線性覆蓋裝置,其主體結構為:帶有與采油樹閥門作固定連接接口的單作用油缸,用于打開或關閉水下采油樹上閥門的一種工具,且該裝置符合機器人攜帶和操作標準。
水下采油樹是在油(氣)井完井后進行測試油氣時,或自噴井采油時的一種井口控制裝置。采油樹上設有閥門,用于控制和調節油井的生產,以及日常維護清蠟等工作。為了控制采油樹上的閥門,通常使用機器人攜帶覆蓋裝置,沿著采油管道移動至采油樹旁專為機器人工作設立的平臺上,機器人在平臺上進行自我定位固定后,再將覆蓋裝置固定到閥座上,其固定方式類似于陸地上消防栓與消防水帶之間的固定方式,即機器人先將覆蓋裝置接口的齒槽插入閥座,再旋轉覆蓋裝置,使其齒槽與閥座上的齒嚙合,從而完成線性覆蓋裝置與閥門的固定。覆蓋裝置與閥門固定好后,在機器人的操作下,單作用油缸開始工作,其活塞桿向前移動推動閥門的閥芯,將采油樹上的閥門打開或關閉。工作完成以后,活塞桿退回,機器人反向旋轉覆蓋裝置,使其退出齒槽與齒之間的嚙合,再將覆蓋裝置退出閥座。
因此,該工具在操縱閥門時,要求機器人在完成自我定位、固定的同時,還要對工具分別進行直線移動和圍繞閥座旋轉運動,不僅使機器人系統過于復雜,同時也提高了機器人發生故障的風險,從而降低了機器人的可靠性,且機器人的價格隨著機器人自由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大大降低了機器人的經濟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通過增加一種線性覆蓋裝置的自由度,在機器人完成自我定位、固定后,機器人攜帶的覆蓋裝置接口將于水下采油樹的閥門對齊,覆蓋裝置通過自動控制,利用其自身機構,自動完成將自身固定到閥座上,再打開或關閉水下采油樹的閥門。從而大大簡化了機器人的控制系統,同時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降低了對水下采油樹的檢修、維護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旋轉移動式線性覆蓋工具,包括接口1、活塞桿4、主油缸40、后端蓋7、基座9和把手6,所述接口1固定連接在主油缸40的左端,中心設有與設置在主油缸40中的活塞桿4間隙配合的中心圓孔,所述后端蓋7的法蘭固定連接在主油缸40缸體的右端面上;所述基座9剖截面為“”形罩殼,套裝在主油缸40的右端,與間隙配合套裝在主油缸40外圓柱上的導向支撐套18相連接,所述把手6固定連接在所述基座9的外圓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9的右端壁上還設有一方形內孔91,所述后端蓋7右端面上還設有一圓形凸臺71,通過圓形凸臺71和方形內孔91自左至右設置有使所述主油缸40相對于所述基座9繞軸線旋轉的旋轉機構和作軸向左右移動的移動機構。
上述所述的旋轉機構包括法蘭盤8、導向移動支架5和旋轉油缸16,所述法蘭盤8為一端開有大孔口82,另一端開有小孔口81,且過孔中心線斷開構成兩個半圓形桶狀體,其中所述大孔口82套扣在所述后端蓋7右端凸臺71外圓周上設有的環槽72中,所述小孔口81對應所述后端蓋7右端面上設有的圓形盲孔73;所述導向移動支架5,為左端設有環形法蘭51,右端設有方形端板53的長方體框架;所述旋轉油缸16由一端設有法蘭的缸體和轉軸構成;其中導向移動支架5安置在所述基座9設有的方形內孔91中,所述旋轉油缸16的缸體安置在導向移動支架5的長方體框架內,轉軸穿過所述法蘭盤8的小孔口81采用鍵與盲孔73連接,法蘭左端緊貼法蘭盤8,右端緊貼導向移動支架5設有的環形法蘭51,采用螺栓連接。
上述所述的移動機構,包括移動油缸10和對合法蘭13,所述移動油缸10由一端設有法蘭的缸體和活塞桿構成,其中法蘭固定連接在所述基座9的右端面上,活塞桿通過所述對合法蘭13與所述導向移動支架5右端設有的方形端板53相連接。
上述所述移動油缸10的移動行程為26毫米,即為接口1的工作高度+5毫米余量。
上述所述旋轉油缸16的轉動角度為0~45°±1°。
上述所述的基座9的圓周壁上還開有若干工藝孔92。
上述所述長方體框架由至少四根圓棒52均布,一端與環形法蘭51連接,另一端與方形端板53四周連接構成,且圓棒52內切于方形端板53的邊線。
上述所述端板53,其四角上均設有一根圓棒52。
上述所述的接口1為標準A型接口,符合GB/T21412-2010標準;所述的把手6為B型把手,符合GB/T21412-2010標準。
本發明專利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73078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動印刷網物距提升機構
- 下一篇:一種垂直深孔通孔封堵孔底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