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溫度檢測報警的電氣柜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730147.0 | 申請日: | 2015-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447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林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曉 |
| 主分類號: | H02B1/56 | 分類號: | H02B1/56;H02B1/3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2521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溫度 檢測 報警 電氣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氣領域,尤其是一種帶溫度檢測報警的電氣柜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氣柜領域中,往往需要對其中的電氣器件等熱量散發部件進行散熱。對于這種需要的散熱,難以通過統一設置在電氣柜某個位置處的風扇來實現。
而目前有些能夠集中散熱的一些散熱裝置往往難以方便地進行定位安裝和打開維護,給使用者造成難以維護以及安裝困難的麻煩。如果安裝過程中定位不準確將會使得散熱裝置難以貼近電氣器件,從而影響電氣柜中電氣系統的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溫度檢測報警的電氣柜裝置,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根據本發明的方面的一種帶溫度檢測報警的電氣柜裝置,包括帶有進氣孔的柜體背板以及與所述柜體背板垂直的且關于所述電氣柜裝置的中心軸線而對稱設置在兩側處的側面固定梁,其中,每側處的所述側面固定梁分別固定有用以安裝電氣器件的安裝固定側板,所述柜體背板的內側中間設置有報警裝置,所述報警裝置的左右兩邊均設置有溫度檢測器與所述報警裝置電連接從而當所述溫度檢測器檢測到溫度過高時傳遞信號控制所述報警裝置發出報警提示的聲音;其中,所述電氣柜裝置的兩側處分別設置有排氣散熱板裝置,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的后端通過固定設置在所述柜體背板的左右兩個端部中的相應一個端部處的鉸接安裝塊而與所述柜體背板連接,其中,所述鉸接安裝塊的主體塊上設置有左右導槽以及前后導槽用以分別與左右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的一端以及前后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的一端滑動配合,所述鉸接安裝塊的所述主體塊還與纏繞有左右拉伸彈簧的左右導桿的一端以及纏繞有前后拉伸彈簧的前后導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左右導桿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前后導桿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鉸接安裝塊的固定于相應的側面固定梁上的附加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左右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以及前后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與所述左右導槽以及前后導槽圍繞成正方形截面的空間,固定設置于排氣散熱板裝置一端處的定位鉸接軸容納于該空間內,所述定位鉸接軸的橫截面具有前后方向的對稱軸線和左右方向的對稱軸線,并且由關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對稱軸線對稱的兩段圓弧線以及與所述兩段圓弧線曲率相同且關于所述左右方向的對稱軸線對稱的兩段圓弧線組成;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定位鉸接軸的上下兩端處的頂部板和底部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于所述頂部板和底部板之間從而將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分隔成前后兩部分的分隔板、分別位于所述前后兩部分中且同樣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于所述頂部板和底部板之間的風扇安裝立板以及分別位于所述前后兩部分中且安裝在相應的風扇安裝立板之間的前風扇組和后風扇組,所述前風扇組和后風扇組中分別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分布的多個風扇;所述電氣柜裝置的兩側中的每側處的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與相應的側面固定梁之間均設置有氣流互通空間,所述風扇能夠將熱氣體從所述電氣器件處經由所述側面固定梁的梁間隙、所述氣流互通空間以及所述風扇安裝立板附近的立板間隙而排出。
其中,在工作狀態,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在所述左右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以及前后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對所述定位鉸接軸夾緊作用下實現定位和鎖定,從而確保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的所述風扇靠近相應的氣流互通空間;當要進入維護狀態時,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相對于所述柜體背板轉動,所述左右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以及前后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被所述定位鉸接軸的角部頂開以允許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的轉動,并且所述排氣散熱板裝置當處于左右方向的打開位置時,在所述左右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以及前后可滑動的夾緊定位塊對所述定位鉸接軸夾緊作用下也實現定位和鎖定,以便于對所述電氣柜裝置進行維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曉,未經林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7301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資源分配方法和設備
- 下一篇:基于信道參量和模糊算法的鏈路自適應傳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