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服裝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694530.5 | 申請日: | 2014-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49576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0-19 |
| 發明(設計)人: | 方少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汕頭市永成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1D31/02 | 分類號: | A41D31/02;B32B9/02;B32B9/04;D01F8/02;D01F8/18;D01F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趙永強 |
| 地址: | 515011 廣東省汕頭市躍進路***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服裝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本申請為申請號為2014103693882,發明名稱為“一種多功能服裝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申請日為2014年7月30日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功能服裝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相變多功能服裝材料制備和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針織內衣服裝,大多數是由單層織物制成,雖然穿著舒適,但保暖性較差,且穿著時間長后出現較難聞氣味。若采用多層織物制成雖然保暖性有所提高,存在夏天悶熱等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質量,希望能獲得有舒適感的衣著,以及衛生健康的居住環境。對于各種各樣的紡織品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安全、安心、舒適、健康、衛生、清潔等綠色觀念的形成,使紡織品的溫度調控性能更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相變纖維是利用物質相變過程中釋放或吸收潛熱、溫度保持不變的特性開發出來的一種蓄熱調溫功能纖維。相變即表現在氣、固、液三態的變化以及結晶、晶型轉烴、晶體熔融等物理過程,伴隨著分子聚集態結構的變化,將PCM加入到纖維中,利用其固→液、固→固態的相變,在不同環境溫度下表現出不同的吸、放熱功能,并且保持溫度相對恒定的特性,制得相變纖維。PCM有無機、有機、復合之分。
目前,相變儲能材料(PCMs)已經成功的應用到被動式太陽房、節能建筑、空調系統、廢熱回收、調溫纖維與紡織品等領域。Vigo等人自80年代中期開始將中空纖維浸漬在聚乙二醇PEG或塑晶材料的溶液或熔體中,使聚乙二醇或塑晶進入纖維內部,得到40-60℃相變纖維。這種纖維的內徑較大,相變物質殘留在纖維表面,因此,使用耐久性較差。目前已經商用化的微膠囊包覆相變材料或粉末。
近年來,通過靜電紡絲方法制備復合相變纖維的研究也略有報道。McCann等首先報道了通過同軸靜電紡絲方法制備了以長鏈烴為芯層,以TiO2-PVP為皮層的超細復合相變纖維。陳長中等報道了靜電紡PEG/CA儲能調溫超細復合纖維的制備,并研究了紡絲溶液中不同PEG含量和分子量對復合纖維的形態和熱學性能的影響。目前在相變纖維與其它功能性纖維共同制成多功能服裝材料上研究稍顯薄弱,在產業化上存在難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服裝材料,能夠在特定的溫度范圍內通過吸收、放出熱量來調節溫度,達到穿著舒適度。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多功能服裝材料,包括內層、表層和夾層,其特征在于:夾層位于內層和表層之間,夾層采用相變纖維制成的織物。
一種如上所述的多功能服裝材料,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內層和/或表層織物的材料采用植物蛋白纖維;或竹纖維與棉纖維混紡,其中棉纖維占60%-90%;或薄荷纖維與棉纖維混紡,其中棉纖維占70%-80%。
一種如上所述的多功能服裝材料,其特征在于相變纖維中含有相變物質為石蠟烴、多元醇類。
一種如上所述多功能服裝材料,其特征在于相變纖維的紡絲原液中包括如下組分(按重量計):
相變物質1-8份
絲蛋白6-9份
水溶性物質750-990份
高分子聚合物30-60份
聚賴氨酸10-15份
其中水溶性物質為纖維素和甲殼素所組成,重量份比為10-14:3-6,纖維素為天然纖維素;高分子聚合物為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醋酸乙烯中的一種或組合;聚賴氨酸的聚合度為25-30,其分子量為3780-4290;
所述纖維的主要性能:
相變溫度為35-55℃吸濕率15%-17%濕斷裂伸長率為64.8%-70.2%。
一種如上所述多功能服裝材料,其特征在于相變纖維中的天然纖維素聚合度為800-2000,a-纖維素含量>96%,聚乙烯醇或聚丙烯腈為均聚物或共聚物,其分子量為42000-90000。
一種如上所述多功能服裝材料的制造方法,將相變纖維采用常規方法制成針織、機織或非織造布,采用針刺或粘合復合工藝將內層、表層與夾層復合形成內衣材料,其特征在于相變纖維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配置溶液A
將絲蛋白直接溶解在磷酸/甲酸的混合溶劑內,磷酸/甲酸重量比例為50/80-30/70,攪拌均勻制備成溶液A;
2.配置溶液B
①在室溫下,甲殼素經氫氧化鈉水溶液堿化3小時生成堿甲殼素,壓干后與CS2在0-30℃反應生成甲殼素磺酸酯,其中甲殼素、氫氧化鈉和CS2的重量比為1: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汕頭市永成隆有限公司,未經汕頭市永成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6945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裁片自動編號機的放置機構
- 下一篇:一種具有驗電功能的線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