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礦井大松動圈巷道漸進式支護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650180.2 | 申請日: | 2015-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342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9 |
| 發明(設計)人: | 宮良偉;張明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E21D11/00 | 分類號: | E21D11/00;E21D11/10;E21D20/02;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226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礦井 松動 巷道 漸進 支護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圍巖支護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礦井大松動圈巷道漸進式支護方法。
背景技術
礦井巷道開挖后,其圍巖由原來的三向應力狀態變成了兩向應力狀態,圍巖的強度(主要指長期強度)就會變低,而其所受應力會因周圍應力重新分布而增大(產生集中應力)。如果圍巖所受應力超過了其強度,圍巖就會受到破壞產生松動,集中應力內移,繼續破壞離巷道空間較遠的圍巖,直到圍巖的強度高于集中應力為止。由此,在巷道圍巖中產生了一定的松動范圍,巷道圍巖產生的松動范圍就叫松動圈。巷道圍巖松動范圍愈大,因松動產生的體積膨脹愈大(碎脹),巷道變形就越嚴重。換句話說,巷道的松動圈越大,支護越困難。一般來說,圍巖松動圈厚度大于2.2米的礦井巷道就稱為大松動圈巷道。隨著地下資源開采向深部轉移,由于地壓增加,大松動圈巷道越來越多。由于目前大松動圈巷道施工方法不科學,破壞非常嚴重。例如,很多煤礦的開拓工程經過多次維修仍然不能安全使用,支護成本大幅度升高。為此,提出科學的大松動圈巷道支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這就需要先對巷道圍巖大松動圈的形成過程有科學的認識。
巷道圍巖大松動圈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形成的。一般來說,厚度大于1.5m的松動圈要經過1-3個月的形成過程。巷道空間周圍因受開挖影響而發生應力重新分布的巖體稱為圍巖,未受開挖影響的巖體稱為原巖。圍巖由四部分組成,應力升高彈性圈、塑性硬化圈、塑性軟化圈和塑性流動圈。松動圈屬于圍巖的一部分,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塑性軟化圈和塑性流動圈。巷道大松動圈的形成過程包含三個相互聯系的過程,一是隨著應力升高彈性圈和塑性硬化圈(這兩部分不屬于松動圈的范圍,并且隨開挖后立即形成)的逐漸向圍巖深部移動,塑性軟化圈慢慢擴大,并最終形成一定厚度的塑性流動圈;二是圍巖裂隙逐漸增大、增多并相互貫通形成裂隙網,應力升高彈性圈會出現一些微裂隙,塑性硬化圈時微裂隙不斷發展擴大并最終形成滑移線,塑性軟化圈時滑移線形成破裂面、裂隙發展和貫通速度快速提高、承載能力迅速下降,塑性流動圈時裂隙發展和貫通速度變慢、裂隙間巖塊在穩定的應力下開始錯動;三是圍巖變形、破碎膨脹并向開挖空間擁擠,應力升高彈性圈和塑性硬化圈圍巖體積基本不膨脹,塑性軟化圈圍巖體積開始膨脹,塑性流動圈體積繼續快速增加。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井大松動圈巷道漸進式支護方法,能夠有針對性地根據巷道松動圈的發展狀況,采用相應的支護手段以使巷道圍巖形成穩定的支護結構,保證礦井的安全使用,降低支護成本。
本發明的礦井大松動圈巷道漸進式支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開挖后,對巷道進行初噴,初噴形成的混凝土噴漿層厚度不大于50mm;
(2)初噴后,在臨時支護下掛設鋼筋網和鋼筋梯,然后打眼安裝注漿錨桿,形成組合支護;
(3)根據巷道地質條件選擇測定點,在測定點處打眼安裝探測松動圈的系統,并安裝斷面收斂儀,以測定巷道松動圈的變化和巷道斷面收斂情況;
(4)根據巷道斷面監測情況,對巷道斷面變形大的部位補充安裝錨桿,使巷道均勻收斂;
(5)在松動圈的厚度大于注漿錨桿的長度后,打眼安裝注漿錨索;
(6)當巷道斷面變形穩定、松動圈不再擴大時進行復噴,復噴形成的混凝土噴漿層的厚度使得鋼筋網和鋼筋梯至少有20mm的保護層;
(7)復噴混凝土硬化后,利用步驟(2)中安裝的注漿錨桿進行圍巖淺部注漿;
(8)圍巖淺部注漿后,利用步驟(5)中安裝的注漿錨索進行圍巖深部注漿。
進一步,在步驟(2)中的所述注漿錨桿和/或步驟(5)中的所述注漿錨索包括錨體及設在錨體錨固段的延展機構,所述錨體的自由段設有注漿孔;所述延展機構包括膨脹套和引脹件,所述錨體穿過膨脹套后與引脹件連接;巖體變形對錨體及引脹件產生軸向拉力時引脹件對膨脹套形成擠壓,使得膨脹套產生徑向變形而膨脹。
進一步,所述注漿錨桿和/或所述注漿錨索還包括隔離筒,所述隔離筒的頂部封閉、底部設有開口,并且所述隔離筒套在膨脹套外。
進一步,所述引脹件呈上大下小的錐臺狀,并且所述引脹件的大部直徑大于膨脹套的內徑、小部直徑小于膨脹套的內徑;所述膨脹套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開口,并且所述膨脹套的壁上設有從其頂部開口處開始延伸的變形縫。
進一步,所述膨脹套的壁上設有至少兩條沿其軸向延伸的變形縫,各所述變形縫沿膨脹套的周向均勻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65018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子產品保護殼和支架
- 下一篇:一種掘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