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乙烯生產過程的分布式能效評估指標體系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628312.1 | 申請日: | 2015-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391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9 |
| 發明(設計)人: | 邵誠;劉佳;朱理;鞏師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趙連明;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乙烯 生產過程 分布式 能效 評估 指標體系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效評估指標體系,特別是關于一種乙烯生產過程的分布式能效評估指標體系。
背景技術
工信部《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2015年石油化工“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行業的支柱,乙烯產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注重乙烯工業的發展,乙烯生產已具有相當規模,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但由于我國對于乙烯強大的市場需求量,國內乙烯自給率截止到2015年僅為61%。同時,我國的乙烯生產技術與國際技術水平仍有很大差距,2006年,國際先進水平的乙烯綜合能耗達到500千克標油/噸,而我國與之相比高40%左右。由于國內缺乏輕烴資源,乙烯生產以石腦油為主,使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因此,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乙烯生產的能源利用率是乙烯生產的主要發展目標。
若要實現乙烯工業集約型增長的目標,提高能效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前提是對乙烯生產的能源使用情況進行合理、科學、有效的評估。在實際應用中,乙烯生產往往局限在對部分設備的技術改造和工藝改進上,而缺乏科學有效的能效評估指標體系,使進一步挖掘節能潛力,降低能耗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為止,針對乙烯生產提出的能效評估指標體系如下:
(1)結合乙烯企業競爭力的特點,建立了適合乙烯企業競爭力分析的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企業規模、技術能力等6方面影響乙烯企業競爭力的評價內容和總資產、乙烯能力、石油自給率等18項評價指標。但由于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因素有很多,同時企業間的競爭是一個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許多評價指標的權重值需要對照具體情況和時間推移做出相應的調整。
(2)基于收集和整理國內各乙烯流程近10年的歷史操作數據、分析數據與相關能耗、物耗數據,針對不同技術乙烯流程的能耗與原料及產品、負荷與生產能力能耗特征,建立單裝置、多裝置以及行業的多級乙烯流程能耗指標體系,包括監測指標,分析指標和能效指標。該指標體系對乙烯流程的工藝分析不全面,同時數據復雜,可操作性差。
(3)從不同粒度(設備級、過程級、系統級)、以及不同層面(管理能效、生產能效、環境能效和經濟能效等)建立典型石化生產(包括乙烯生產過程中的催化裂化)的能效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沒能對具體生產過程進行分析,沒有對工業流程橫向分段分析,同時指標缺乏對具體生產過程的時間尺度、指標性質的具體考慮。
綜上所述,在現有的乙烯生產能效評估指標體系及其構建中,(1)沒有考慮企業間競爭是一個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忽略了許多評價指標對照具體情況和時間推移的權重值;(2)針對乙烯生產的工藝分析不全面,同時數據多且復雜,可操作性差。(3)雖然在(2)的基礎上對生產過程分層次研究,但沒能對具體生產過程進行分析,沒有對工業流程分段分析,同時缺乏對指標時間尺度、指標多維度劃分的考慮。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乙烯生產過程的分布式能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1)一種乙烯生產過程的分布式能效評估指標體系,實現了針對乙烯生產過程全面、科學的能效評估。該體系根據實際乙烯生產過程的介質流進行工藝分段,然后根據生產監測和能效評估要求,同時考慮指標的級別和時間尺度,最后確定分布式的能效評估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的特征在于對乙烯生產過程用能分析增加了能效評估指標,對乙烯生產過程能源種類分析增加了熵能效評估指標,對具體能效評估指標從工藝分段、時間尺度、指標級別確定分布式的能效評估指標體系,從而有效改善乙烯生產能效評估指標的集中性和單一性,實現乙烯生產過程全面、多維度的能效評估。
(2)根據生產介質流將乙烯生產過程分為乙烯生產全段,原料裂解段和產品回收分離段,依據生產監測和能效評估要求,從能源消耗、能源強度、能源轉化、能源外送、熵、產品收率、回收率多維度對指標進行分級;其中乙烯生產全段、原料裂解段、產品回收分離段分別用A、B、C表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分別用a、b表示,各指標編號見括號內標號,如表1:表1
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6283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