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作模具表面電弧等離子體輔助低壓滲氮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607501.0 | 申請日: | 2015-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7749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匡同春;蔡盼盼;李雪萍;譚超林;鄧陽;周克崧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3C8/36 | 分類號: | C23C8/36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具 表面 電弧 等離子體 輔助 低壓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材料表面改性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作模具表面電弧等離子體輔助低壓滲氮方法,適用于硬質合金刀具、模具、金屬零部件的表面強化。
背景技術
等離子滲氮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熱處理技術,具有處理溫度低、速度快、無污染、工藝可控性好等優點,可顯著提高金屬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滲氮方法通常分為氣體滲氮、液體滲氮、固體滲氮和離子滲氮等。其中離子滲氮因其效率高、污染小、易控制、工件變形小等優點得到了廣泛應用。
目前,常用的離子滲氮技術有直流離子滲氮、脈沖直流離子滲氮、活性屏離子滲氮、空心陰極等離子滲氮、離子注入滲氮等等。
在直流離子滲氮過程中,工件置于真空容器中并和直流高壓電的負極相連,陽極則接在真空室外殼上,工件就在直流輝光放電產生的低溫等離子體中進行滲氮處理。工件作為放電系統的陰極,離子滲氮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如 M. OIzon-Dionysio 研究了直流離子滲氮的“邊角效應”,指出造成工件邊角部位的表面形貌及組織結構與其他部位有所差異,導致表面硬度的不均勻。此外,還存在表面打弧、空心陰極效應等缺點。
為了快速息弧和提高滲氮工件的質量,脈沖電源的開發和應用是近30年來離子化學熱處理技術發展的最大亮點。采用脈沖電源進行離子化學熱處理具有滅弧容易、空心陰極效應小、無功損耗低、便于工藝參數獨立控制等特點,特別是對一些形狀特殊的零件,或是需經特別工藝處理,脈沖電源的優勢更為明顯。在低壓等離子弧源中進行離子滲氮處理,可使溫度降低100℃以上。
盧森堡工程師 Georges 發明了活性屏離子滲氮技術,解決了直流離子滲氮存在的問題。活性屏離子滲氮處理技術,是將陰極電位施加在一個所謂的活性屏(金屬屏)上,而不施加在被處理的工件上,故完全可避免工件表面打弧、空心陰極效應和邊緣效應等問題。1987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Conrad 教授提出了等離子源離子注入技術,隨后 Collins 教授等提出等離子體浸沒離子注入技術,實質上是在等離子源離子注入技術的基礎上增加溫度輔助作用,使注入的氮元素向表層深處擴散,以增大硬化層深度。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滲氮工藝,但離子滲氮的滲層淺,對結構復雜的金屬零部件難以保證滲層均勻一致,且設備復雜、初期投資大,其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受到限制。
等離子源輔助滲氮技術是將等離子體的產生與工件獨立,在更低氣壓下進行,在爐內單獨配制的一個等離子體發生器,離化含氮氣體進行滲氮。Zerwiec總結分析各種離子源輔助滲氮技術后,指出離子源輔助滲氮技術,氮離子大部分通過注入方式進入材料表面,入射離子逐漸損失能量,最后停留在材料中,并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獲得優異性能。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滲氮工藝的不足,為控制滲氮層中化合物的厚度,以及改善化合物層的疏松性,本發明提供一種熱作模具表面電弧等離子體輔助低壓滲氮方法,采用低壓、脈沖以及滲氮氣氛中通入Ar-H2-N2相結合來制備具有高強度和高韌性滲氮層。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熱作模具表面電弧等離子體輔助低壓滲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工件為不同前處理狀態的 4Cr5MoSiV1 熱作模具鋼,經超聲波清洗、吹干,置于低壓滲氮裝置中,依次開啟機械泵、分子渦輪泵抽真空至本底真空,加熱至 300-600℃,去除真空室內殘留物;
2)保持反應爐內溫度 300-500℃,反應爐內氣壓為2.0×10-2 -4.0×10-3 Pa,工件轉平臺接脈沖電源負極,電弧靶引弧,通氬氣,反應爐內氣壓保持 0.2-1.0Pa,對工件表面進行離子刻蝕 30-60min;
3)向反應爐內連續通入高純 N2、高純 H2 和惰性氣體 Ar,保持反應爐內溫度和氣壓恒定,工件轉平臺接脈沖電源負極,電弧靶電流 80-85A保持恒定,進行 60-120min 等離子滲氮;
4)隨后開啟爐體循環冷卻水系統冷卻 60-120min,工件在低真空狀態下隨爐冷卻至室溫,開啟真空爐并取出工件。
進一步地,步驟1)所述的不同前處理狀態的 H13 熱作模具鋼分別為噴砂態、砂輪研磨態、砂紙磨光態(1000#)、機械拋光態。
進一步地,步驟1)所述的加熱采用紅外電加熱管加熱,裝置腔室內的實際溫度由熱電偶測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6075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