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殘次膠囊分揀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593902.5 | 申請日: | 2015-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704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23 |
| 發明(設計)人: | 盛浩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盛浩洋 |
| 主分類號: | B07C5/00 | 分類號: | B07C5/00;B07C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楓 |
| 地址: | 31256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殘次 膠囊 分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膠囊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殘次膠囊分揀機。
背景技術
在膠囊生產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殘次品,如開裂、毛刺、氣泡、斑點等,在出廠之前,這些殘次品是需要被分揀出來的。識別殘次品的依據主要是其光學特性,這些缺陷均是從外觀上均可看出。因此,在早期,是以人工識別的方式來進行分揀的,如中國專利200920299531X公開了一種膠囊的揀選臺,他實際上是在光源照射下,人工將不合格品檢出。隨著圖像識別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計算機識別分揀已成為主流,如中國專利申請2014101405772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光學膠囊缺陷分揀機,又如侯海飛的碩士論文《基于機器視覺的膠囊表面缺陷的識別與分揀技術研究》(浙江大學,2013)亦涉及到本領域的研究。這些技術方案均是通過攝像機對待檢膠囊進行拍照,然后計算機對拍下的照片分析研究,找出有缺陷的膠囊,將之分揀出來。目前高速攝像機技術及圖像分析技術已相對成熟,足以應付膠囊的分析;影響揀選效率和可靠性的主要是機械部分,即如何將膠囊送到攝像機處及如何拍攝。
侯海飛的論文中,其機械部分設計了獨特的膠囊凹槽,使得膠囊能夠隨著傳送帶的傳動而翻轉,每次翻轉約90°,翻轉三次,共采集到四幅不同表面的膠囊圖像,完全覆蓋了膠囊一周,達到完全檢測的效果。這種方案能夠保證拍攝速度和拍攝角度的全覆蓋,但膠囊凹槽的夾緊力難以控制,容易夾傷膠囊;同時膠囊翻轉的速度很難大幅度提高,從而影響了揀選的效率。
而在2014101405772中,其機械方式是有一分揀盤,分揀盤開設有圓周排列的孔洞;分揀盤設置在透光的基座上并進行轉動,當分揀盤轉動時,推動其孔洞內的待檢膠囊在基座上滾動,此時攝像機對膠囊進行多幀拍攝。這種方式是目前最主流的分揀方式,也是本發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實踐中發現,這種技術方案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差錯率不能達到要求,存在漏檢的殘次品;另一方面是效率難以進一步提高,目前可做到每小時處理7~8萬粒膠囊,很難再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效率更高、漏檢率更低的殘次膠囊分揀機。
發明人經過細致的研究,發現了導致現有技術漏檢率高的原因。出于圖像處理軟件的需要,攝像機的拍攝間隔必然是與分揀盤的轉動相位一致,也就是說,設分揀盤上兩個相鄰孔洞的距離為a,則孔洞每移動a的距離,攝像機拍攝一幀照片;同時,每次拍攝理論上的拍攝視野為180°,但實際上考慮到膠囊圓周的曲率、拍攝的清晰度、計算機的解析能力等因素,有效視野約為100°,即至少需要拍攝4次才能完全覆蓋膠囊圓周的360°。當膠囊在分揀盤推動下滾動一個相位時,其滾動距離為相鄰兩個孔洞之間的距離,該距離對于同一臺機器來說,是個固定參數,換算到膠囊的滾動角度上,就是個可變的參數了。例如,某型機器的相鄰兩個孔洞之間的距離為15mm,某膠囊的圓周長度為22mm,則每隔一個相位,該膠囊滾動的角度為15/22*360°=245°,這樣其第一幀拍攝為0°~100°,第二幀拍攝為245°~345°,第三幀拍攝為130°~230°,第四幀拍攝為15°~115°,第五幀拍攝為260°~0°,第六幀拍攝為145°~245°,可見,即使拍攝了六幀圖像,仍然有115°~130°的角度區間未能覆蓋;如進一步增加拍攝幀數,則將進一步增加成本,降低效率。而一臺機器必然需要分揀不同型號的膠囊,由于不同膠囊的圓周長度是不同的,因此上述的計算過程也將不同,所以無法設計出對所有膠囊實現全角度覆蓋的機器來。
發明人還研究了限制現有技術處理效率的原因。如要提高其處理效率,必須加大分揀盤的轉速,從而推動膠囊更快地滾動,而這將使膠囊受到的離心力增大,導致膠囊被甩出機器外。
在此基礎上,發明人創造性地提出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殘次膠囊分揀機,包括基底部件和推動部件,推動部件上設有若干孔洞,待檢膠囊容置在孔洞中,推動部件推動待檢膠囊在基底部件上滾動;還包括拍攝裝置和圖像分析系統,對待檢膠囊拍攝多幀圖像,通過分析所拍攝的圖像來判別并分揀殘次膠囊;其特征在于:基底部件與推動部件均可運動,兩者具有速度差。
所述的基底部件為透光部件,并在基底部件下設有光源。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基底部件和推動部件均為滾筒狀,同軸設置,推動部件設在基底部件外側;推動部件的圓周面上設有若干孔洞用于容置待檢膠囊,并推動待檢膠囊在基底部件的圓周面上滾動。
基底部件與推動部件最好是同方向轉動;推動部件的轉動速度可以大于基底部件的轉動速度,也可以小于基底部件的轉動速度。
基底部件與推動部件的轉動速度可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盛浩洋,未經盛浩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59390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