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頸部支架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582392.1 | 申請日: | 2015-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059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2 |
| 發明(設計)人: | 廖容;王永剛;蔣仁蓮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5/055 | 分類號: | A61F5/055 |
| 代理公司: | 重慶信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江濤 |
| 地址: | 402160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頸部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的說是頸部支架。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上,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身體傷害,其中當頸部受傷后特別受人關注,一不小心治療不當都會對患者造成影響,醫療器材中針對頸部受傷的病人設計了很多頸椎器械,但是這些器械大多數都要與患者的皮膚全面接觸才能對頭部頸椎進行固定,久了后患者都會感覺不舒適感,尤其皮膚過敏的患者長時間與器械接觸也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頸部支架可以減少頸椎患者長時間與皮膚接觸。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頸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體、第二支架本體、第一支撐部件和第二支撐部件,所述第一支架本體上設有多個連接件,所述第二支架本體上設有與多個所述連接件一一配合的多個凹槽,所述第一支架本體上設有第一空心管件,所述第一支撐部件上設有第一桿件,所述第一桿件部分套在所述第一空心管件內,所述第一空心管件內設有與所述第一桿件底部相接觸的彈簧,所述第二支架本體上設有第二空心管件,所述第二支撐部件上設有第二桿件,所述第二桿件部分套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件內,所述第二空心管件內設有與所述第二桿件底部相接觸的彈簧,所述第一支架本體上還設有第一固定口,所述第一支架本體上還設有第二固定口。
本發明通過設有的所述第一支撐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撐部件承受來自人體頭部的壓力,所述第一支撐部件把壓力經第一連接桿、第一彈簧和第一空心管件依次傳遞給所述第一支架本體,所述第二支撐部件把壓力經第二連接桿、第二彈簧和第二空心管件依次傳遞給所述第二支架本體,設有所述第一彈簧和所述第二彈簧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適感,然后通過所述連接件與所述凹槽一一配合可以把所述第一支架本體和所述二支架本體連接起來組合成一個整體供使用者使用,當使用者使用時,通過綁扎工具與所述第一固定口和第二固定口配合對所述第一支架本體和所述第二支架本體進行固定在人體上,當不需要的時候,然后斷開所述連接件與所述凹槽的配合,拆開便于存放,采用這樣的結構克服了頸椎患者在對頸椎進行治療的時候的不舒適感。
進一步,所述頸部支架還包括第一按鈕機構,所述第一按鈕機構包括第一機構本體和第一卡片,所述第一機構本體上設有第三彈簧和兩個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卡片的一端設有與兩個所述第一孔洞相配合的兩個第一凸起,所述第一空心管件上設有第一穿孔、第一開口和第一N型桿件,所述第一卡片穿過所述第一N型桿件,所述第一機構本體和所述第三彈簧都位于所述第一開口內,所述第一機構本體上設有與所述第一穿孔相配合的第一圓型桿件,所述第一桿件上設有多個槽,所述槽與所述第一卡片相配合。
進一步,所述頸部支架還包括第二按鈕機構,所述第二按鈕機構包括第二機構本體和第二卡片,所述第二機構本體上設有第四彈簧和兩個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卡片的一端設有與兩個所述第二孔洞相配合的兩個第二凸起,所述第二空心管件上設有第二穿孔、第二開口和第二N型桿件,所述第二卡片穿過所述第二N型桿件,所述第二機構本體和所述第四彈簧都位于所述第二開口內,所述第二機構本體上設有與所述第二穿孔相配合的第二圓型桿件,所述第二桿件上設有多個槽,所述槽與所述第二卡片相配合。
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撐部件的數量至少為2個,所述第二支撐部件的數量至少為2個。
進一步,所述頸部支架中間穿過部位為橢圓形。
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撐部件與人體后腦勺接觸面具有一定坡度。
進一步,所述第二支撐部件為圓柱型部件。
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撐部件和第二支撐部件上都設有與肌膚接觸面的棉質材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頸部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頸部支架第一連接桿和第一空心管件處的部分剖析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頸部支架第二連接桿和第二空心管件處的部分剖析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頸部支架第一空心管件內部第一按鈕機構處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頸部支架第二空心管件內部第二按鈕機構處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頸部支架第一桿件和第二桿件上的槽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頸部支架第一支架本體和第二支架本體連接處A的局部放大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未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5823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太陽能沙療設備
- 下一篇:碳電極和多晶硅棒的制造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