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線控制裝置及門禁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581978.6 | 申請日: | 2015-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6988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3 |
| 發明(設計)人: | 吳聲隆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聲隆 |
| 主分類號: | G07C9/00 | 分類號: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楊威;李洪福 |
| 地址: | 116000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控制 裝置 門禁 控制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線控制裝置及門禁控制系統,包括:無線控制裝置,及無線控制裝置和用于控制小區門禁的門禁控制器和/或用于控制車庫門禁的車庫門禁控制器,構成門禁控制系統。所述無線遙控裝置包括:連接輸入單元、存儲單元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根據輸入單元接收到使用者輸入信號的類型,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向外發送門禁開啟信號或從存儲單元中調取使用者相關信息后周期的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向外發送的主控單元。該門禁系統具有使用便捷、安全可靠、兼容性好等特點,適于廣泛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門禁監控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無線控制裝置及通過該裝置遠程控制門禁的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的居住安全和便利性需求的加強,社區的物業管理就顯得日趨重要。早期的訪客登記及值班看門的管理方法已經不適合現代管理的需求,目前在社區中流行的主要是智能門禁系統。但是,現有智能門禁控制裝置,大多都是半自動話,有的還是需要值班人員人手工操作。部分高檔小區,門禁系統看似比較高檔、安全,人員進出無論是開車還是步行,都需要刷卡進入,實際使用也非常不方便,如果一個家庭有四個人,理論上至少需要有四張卡。如有親朋好友來訪,必須打電話聯系業主(門崗登記業主)核實后放行,或業主家人到樓下親自去接,造成了很大的不變,全封閉小區門崗需要24小時有人值班(通常需要2班或3班倒班),這還是指一個門,大多數小區至少2個門,這就加大了物業的投入,人員素子參差不齊,大多數物業同業主的糾紛,因服務態度差占很大比例。
目前臨時停車都需要在車里放置指示牌,顯示車主的電話,以便被擋車主方便通知車主挪動車位,一旦車主忘記放指示牌或天黑等原因指示盤起不到指示作用時,會對被擋車主造成極大不便。因此一種帶車主信息播報功能的無線遙控裝置和智能門禁系統急需被研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門禁系統使用不便和不能遠程控制的弊端的問題,而研制一種通過電話遠程控制門禁的控制系統。
一種無線控制裝置,包括:為控制裝置供電的電源;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輸入門禁開啟信號或開始向外發送使用者相關信息的啟動信號的輸入單元;
用于存儲使用者相關信息的存儲單元;
用于向外發送門禁開啟信號、使用者相關信息或接收外部信息的無線信號收發單元;
分別連接輸入單元、存儲單元和無線信號收發單元,根據輸入單元接收到使用者輸入信號的類型,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向外發送門禁開啟信號或從存儲單元中調取使用者相關信息后周期的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向外發送的主控單元。
優選的,所述無線信號收發單元為WIFI信號收發單元或藍牙信號收發單元。
優選的,還包括:與主控單元相連接,用于實時接收外部發送的無線控制裝置發送門禁開啟信號的觸發信號的觸發信號接收單元;
所述觸發信號接收單元接收到外部發送的觸發無線控制裝置發送門禁開啟信號的觸發信號后,主控單元控制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向外發送門禁開啟信號。
優選的,所述主控單元在周期的通過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向外發送使用者相關信息時,對電池電量進行管理,當電池電量少于設定值時,降低發送頻率。
優選的,所述主控單元采用如下策略降低發送頻率:首先,計算出剩余播報次數C,即電池剩余電池量B/單次播報頻率耗費電量DB=剩余播報次數C;然后,主控單元根據此時距離使用者開車時間的剩余時間T計算出播報周期S,即剩余時間T/剩余播報次數C=播報周期S;最后,主控單元控制無線信號收發單元按照該播報周期S向外發送使用者相關信息的無線信號。
優選的,所述存儲單元存儲的使用者相關信息通過輸入單元進行修改或通過安裝在手持設備中的軟件經無線信號收發單元同主控單元認證連接后進行修改。
一種門禁控制系統包括:上述無線控制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聲隆,未經吳聲隆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58197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