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自動無級調速自適應繞線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545455.6 | 申請日: | 2015-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6128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德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望變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41/06 | 分類號: | H01F41/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陳家輝 |
| 地址: | 401121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自動 無級 調速 自適應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壓器制造行業使用的電力變壓器線圈的全自動無級調速自適應繞線工藝。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如中國專利CN972455159于1999年7月28日公開的“電力變壓器高壓線圈自動繞線機”,該電力變壓器高壓線圈自動繞線機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計算機程序控制下,電機通過磁粉離合器帶動收線軸轉動,收線軸上安裝有收線盤,通過磁粉離合器,電機實現等扭矩輸出,保證收線時線條恒定的張緊力。而且上述整個負責收線的架體與底座滑動連接,可以一邊繞線一邊變換收線盤的繞線位置,使收線盤的線條能均勻分布。由于磁粉離合器的輸出扭矩是隨電流信號大小的改變而改變,不存在所謂的檔位,所以磁粉離合器與電機配合,形成全自動無級調速機構。
然而上述專利技術存在如下技術缺陷:
繞線機包括收線機構與放線機構,僅改進收線機構,只能解決繞線張力的問題,但卻無法控制線條的平整度;線條從放線機構到收線機構,經過一定繞轉,線條很容易發生扭轉,造成線條不平整。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自動調整線條平整度的全自動無級調速自適應繞線工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全自動無級調速自適應繞線工藝,應用于繞線裝置中,而繞線裝置包括收線機構、放線機構以及設于收線機構與放線機構之間的排線機構,收線機構包括底座,滑動連接于底座上的架體,安裝于架體上收線單元,所述收線單元包括并依次傳動的電機、磁粉離合器、收線軸,收線軸上安裝有用于收線的收線盤;所述排線機構包括機架以及滑動連接于機架上的導線塊,導線塊上設有一組供線條穿過的線孔,所述線孔的孔徑與所述線條外徑一致;所述排線機構還包括設于放線機構與導線塊之間的一組導向輪,所述導向輪轉動連接在機架上;包括如下步驟,
a. 調線:將纏繞在放線機構上的線條的線頭找出,然后依次通過導向輪、導向塊,最后固定連接至收線盤上,其中線條在單個導向輪上至多纏繞兩圈;
b.校線:啟動收線機構處的電機,使放線機構上的線條逐漸受牽引,經過導向輪的引導,并穿過導向塊,最終纏繞到收線盤上;觀察導向塊與收線盤之間的線條是否平直,如果線條從導向塊出來后發生30度以上的偏轉角,則停止電機運轉,將導向塊滑動到機架的其他位置或者調整線條所穿入的線孔,直到線條從導向塊出來后的偏轉角小于30度為止;
c.繞線:校線后,通過鎖止機構將導向塊鎖上在確定位置,然后再次啟動電機,即可進行正常繞線操作。
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開始安置線條時,要將纏繞在放線機構上的線條的線頭找出,然后依次通過導向輪、導向塊,最后連接至收線盤上。其中線條要繞經導線輪的弧形表面,然后再穿過導向塊的線孔。
啟動收線機構處的電機,收線盤開始轉動,使放線機構上的線條逐漸受牽引,經過導向輪的引導,并經過僅供一條線條通過的線孔,最終纏繞到收線盤上。這個過程中,所述導線輪既起到引導線條走向的作用,又起到控制線條張緊力、平滑線條表面度的作用;所述線孔起到對線條校直的作用,如果線條在傳送過程中扭曲,線條便難以通過線孔,從而保證了線條的平整度。
如果是來自收線機構的牽引力突然變向,所述導向塊也能在機架上滑動一段距離,達到自動適應的效果,這樣牽引力變向后,所述線條依然能夠筆直地通過線孔,不會由線條扭轉而卡死在線孔內。運轉一段時間后,導向塊滑動到適當的位置,此時只要將導向塊鎖死在該適當的位置即可。作為該“適當的位置 ”的判斷標準,即將線條從導向塊出來后是否發生30度以上的偏轉角作為確定的判斷標準,是生產實踐中得出的確定的最佳值(這樣的線條繞線的平整度最好)。另外還可以通過調整線條所穿入的線孔位置,來使線條從導向塊出來后偏轉角小于30度。
進一步,所述導線輪包括縱向導向輪與橫向導向輪,在步驟a中,線條要依次繞過縱向導向輪與橫向導向輪。
設置縱向導向輪與橫向導向輪,可以對線條進行多方位的張緊及平滑處理。
進一步,所述收線機構上設有一組收線單元,各收線單元按高度方向依次安裝在架體上,在步驟a中,每個收線盤僅連接一個線條。
所述收線單元的數量是與導向塊內線孔的數量相對應。可想而知,可以在單一導向塊上設置多個線孔,然而收線單元必須附在架體上,如果為每個收線單元配置一個架體,則會占據大量地面空間。因此,在架上疊設多個收線單元,以達到節約占地面積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望變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望變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5454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