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非獨立多通道模擬量實時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544073.1 | 申請日: | 2015-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586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0 |
| 發明(設計)人: | 高飛;葉紹凱;崔宇;劉思東;邱楓;隋強強;丁萬兵;仲宇;張磊;解月江;孫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安麗 |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獨立 通道 模擬 實時 監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系統內外部的模擬量監控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非獨立多通道模擬量實時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基礎工業的不斷進步和人民生活中對智能電子電器產品的穩定性需求逐步提高,對智能電子電器產品中內部模擬量的實時監控變得越來越重要。目前,傳統的測試方法僅僅對狀態轉換時刻的相應模擬量數據進行采集,這樣無法反映在功能運行過程中電子電器產品內部模擬量隨運行時間、負載強度等因素變化的整體敏感情況,從而不能從整體上對硬件電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行評價。
為了能夠了解目標系統中各個子系統、單元模塊的電氣特性、硬件狀態變化,越來越需要對其各個監測點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對監測量實時數據的分析,可以進一步發現產品的動態缺陷,甚至可以通過對監測量數據進行知識挖掘來改進產品設計思路,推動產品設計理念的提升。
傳統技術為了提高監測對象采樣的實時性,通常需要對監測量進行周期性的循環采樣,在連續采樣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相鄰的兩個監測量在電路信號上相互關聯,從而導致監測量測量不準確。而為了提高測量的準確度,不得不在兩路監測量間增加適當的延時,但同時會相應降低監測的效率。傳統的方法通常針對應用的需要,在這兩個方面做平衡取舍,從而找到較理想的方案。因此,提供一種既能提高采樣的效率,又可以保證采樣的精度的監測方法就成為了監測方法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非獨立多通道模擬量實時監測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對監測量進行周期性的循環采樣的方法存在檢測量測量不準確和檢測效率不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非獨立多通道模擬量實時監測方法,包括,步驟S1,對采集的模擬量進行分組,分成多個采集組;步驟S2,對單個采集組中分組后的模擬量進行排序;步驟S3,打開一個采集組的組內模擬量采集通道,同時打開模擬量采集通道的建立標志,并開始計時;步驟S4,查詢模擬量采集通道的建立時間是否達到指定時長,若未達到指定時長,則退出,若已經達到指定時長則開始模擬量測試;模擬量測試完畢后,關閉采樣通道,并開啟下一個采集組內模擬量的采集通道;重復步驟S4直至所有采集組的模擬量測試完畢。
進一步地,將具有共地信號的模擬量分為一組。
進一步地,在步驟S4中的模擬量測試包括,對于采集組內的每個模擬量分別執行以下步驟:1,對模擬量進行N次連續測量處理,測量結果記為Ai,i∈{1,2,...N};2,對集合A{Ai|i∈{1,2,...N}}中的元素進行排序,然后取中值作為本模擬量的最終采樣結果。
進一步地,在步驟41的N次連續測量處理中,根據采樣通道建立的時長及通道建立過程中模擬量數據的噪聲波動情況對N的取值進行確定。
進一步地,步驟41的N次連續測量處理中,每一次模擬量的測量過程均包括M次采樣處理,每相鄰兩次采樣處理需間隔時間tinterval,采樣值記為記其中amax1為集合的最大值,amax2為集合的次大值,amin1為集合的最小值,amin2為集合的次小值。
進一步地,每相鄰兩次采樣處理需間隔時間tinterval,根據模擬量采樣器規格說明書所規定的響應采樣請求的最小時間間隔τ來確定tinterval的取值,tinterval=τ×1.2。
進一步地,每一次模擬量的測量過程均包括M次采樣處理,根據模擬量采樣器的噪聲來對M進行選取。
進一步地,步驟S3之前還包括,查詢當前是否有模擬量選通通道,若沒有,開始以下步驟:S31,檢查單個采集組的模擬量當前是否已經完成測試;S32,查詢當前時刻,模擬量采集通道建立時間是否大于通道建立最小時限Tthreshold,若模擬量采集通道建立時間滿足最小時限條件,則對相應通路的模擬量進行測量,否則不進行模擬量測量,直接繼續完成其他功能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未經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5440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