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底棲動物的養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533195.0 | 申請日: | 2015-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7594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國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鴻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20 | 分類號: | A01K61/2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孫仿衛 |
| 地址: | 215623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動物 養殖 方法 | ||
1.一種底棲動物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建池:培養池的池深不超過100cm,所述培養池的不同側壁上分別開設有帶柵欄的進水口與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進水口的高度;所述培養池內由周邊向中心逐漸下傾形成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與水平面間的夾角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30°;
2)制作培養基:所述培養基的底料包括污泥、疏松物料及有機物料,制作時,在所述培養池的池底依次鋪設所述疏松物料、第一層所述污泥,第一層所述污泥與所述疏松物料的總厚度控制在10~20cm,加水淹沒第一層所述污泥的上表面,浸泡2~3 天后在第一層所述污泥的上表面上鋪設腐熟后的所述有機物料,即可完成培養基的制作;
其中:根據所述培養池的面積,所述疏松物料的投加量為2~10kg/m2;所述有機物料的投加量為10~20kg/m2;
3)接種:接種前,在所述培養基的上表面覆蓋第二層厚度為3~10cm的所述污泥,加水至水層深度達10~20cm,而后將底棲動物種苗均勻地撒在第二層所述污泥的上表面上,并保持所述培養池處于微流水狀態;
4)擂池與水體管理:擂池是用“T”形木耙將所述培養池池底全面擂動,將青苔、雜草埋入所述培養池的培養基中;養殖過程中,水層深度控制在10~20cm,按所述培養池的面積計算,每秒鐘有5~10kg/畝的水流量。
2.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底棲動物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在接種完畢后,可進行追肥,具體實施如下:接種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 天,按所述培養池的面積計算,投加腐熟后的所述有機物料200~250kg/畝;自第一次采收起,每次采收后均需補加腐熟后的所述有機物料200~300 kg/畝。
3.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底棲動物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在第二層所述污泥的上表面上還鋪設有一層底棲動物飼料,根據所述培養池的面積,所述底棲動物飼料的投加量為150~250 kg/m2。
4.根據權利要求1 至3任一所述的底棲動物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池呈長條形或正方形或曲流形或環流形。
5.根據權利要求1 所述的底棲動物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種后,在所述培養池內栽種有沉水植物,以保持所述培養池處于微流水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鴻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鴻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53319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魚類苗種人工增殖放流方法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海洋藻類和魚類的礁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