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對球菌類藥材進行切片的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516108.0 | 申請日: | 2014-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087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孫建萍;蔣霞;孫建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建萍 |
| 主分類號: | B26D1/11 | 分類號: | B26D1/11;B26D7/06;B26D7/18;B26D7/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1500 山東省濰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球菌 藥材 進行 切片 設備 | ||
本發明是申請日為2014年04月13日,申請號為:2014101464501,發明名稱為“一種球菌類藥材切片裝置”的發明專利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菌類藥材的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球菌類藥材進行切片的設備。
背景技術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俗稱云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紅色。盛產于我國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茯苓具有“四時神藥”的美譽,其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其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茯苓的初加工主要是進行脫皮、切塊或切片、干燥處理,由于茯苓為不規則的球狀體,因此,目前茯苓的切丁或切片處理均是人工手工進行操作,其加工效率低,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將茯苓加工成片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球菌類藥材進行切片的設備,其可對脫皮后的茯苓快速進行切片,提高茯苓的加工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進行實施:
一種對球菌類藥材進行切片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待切片茯苓的切片臺,切片臺的上側分別設置有切刀以及對茯苓進行推送的推送機構,推送機構對茯苓的推送方向與推送機構和切刀之間的間距方向一致,切刀設置在刀架上且與刀架沿鉛垂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切刀與驅動其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的第一驅動機構相連接,切刀的兩刀面的外側分別設置有對切刀刀面上粘接的茯苓粉進行擦除的擦塊;推送機構包括推桿,推桿的一端端部設置有推板,推桿的另一端端部與推動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接,推動氣缸固定在一滑動支座上,滑動支座與調節螺母固接為一體,滑動支座設置在第二滑軌上且與第二滑軌沿推送機構的推送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調節螺母套設在絲桿上且與絲桿構成絲桿螺母調節機構,絲桿的桿長方向與推動氣缸的推送方向一致,驅動電機與絲桿相連接;擦塊的外表面為潤濕的耐磨海綿體構成,擦塊可拆卸式固定在機架上,擦塊沿切刀的刀長方向布置。
通過上述對球菌類藥材進行切片的設備,其可快速的將球菌類藥材,亦即茯苓一類藥材切成片狀,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一種對球菌類藥材進行切片的設備,包括用于放置待切片茯苓12的切片臺11,切片臺11的上側分別設置有切刀13以及對茯苓12進行推送的推送機構30,推送機構30對茯苓12的推送方向與推送機構30和切刀13之間的間距方向一致,切刀13設置在刀架14上且與刀架14沿鉛垂方向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切刀13與驅動其沿鉛垂方向進行移動的第一驅動機構相連接,切刀13的兩刀面的外側分別設置有對切刀13刀面上粘接的茯苓12粉進行擦除的擦塊20。由于在驅動切刀13對茯苓12連續切割過程中,切刀13的刀面上會粘結上大量的茯苓12粉末,因此在切割時切割的茯苓12片的表面就會出現大量的劃痕,影響茯苓12切割質量,更為甚者,使得切割茯苓12片易于破碎,無法成型。本發明中通過設置的擦塊20,防止茯苓12粉末在切刀13的刀面上聚集,保證切割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建萍,未經孫建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5161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旋料式切片機
- 下一篇:一種包裝瓶上余料毛刺清除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