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滾珠甩盤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499592.0 | 申請日: | 2015-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332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11 |
| 發明(設計)人: | 蘇祖弟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青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F9/10 | 分類號: | B22F9/1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劉嘉 |
| 地址: | 402160 重慶市永***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滾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尤其涉及一種滾珠甩盤。
背景技術
滾珠是將鋼塊融化成鐵水后,將鐵水傾倒在高速旋轉的甩盤上。鐵水在甩盤離心力的作用下,鐵水會形成鐵水水珠向四處發散飛濺,形成水珠的鐵水飛濺至水中后,淬火冷卻形成滾珠。
現有的甩盤是在圓盤上徑向設置若干條槽,鐵水下落至甩盤上的時候,同樣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鐵水形成水珠,沿徑向槽向四處飛濺,徑向槽對水珠進行導向。采用此類甩盤有極大的弊病;高速旋轉的甩盤將對鐵水形成巨大的離心力,理論上,形成水珠的鐵水從甩盤上做拋物運動,若槽不是水平設置,很有可能導致滾珠向空中拋去,最終很難落入水中及時的淬火冷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滾珠甩盤,以對甩盤上形成的鋼珠進行導向,使鋼珠向水中拋射。
本方案中的滾珠甩盤,包括轉盤和同軸固定在轉盤下端面的轉軸,轉盤上端面設有與轉盤同軸的進液孔,轉盤上還徑向均布設有若干出液孔,該若干出液孔匯交于轉盤內部并于進液孔連通。
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如下:鐵水通過進液孔落下,進入進液孔底部,進液孔底部與徑向分布的出液孔連通,因此當鐵水與進液孔底部接觸的時候,轉盤處于高速旋轉,轉盤將對鐵水產生離心運動使鐵水分散,進而從各徑向分布出液孔排除。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如下:徑向分布的出液孔,對鐵水進行導向的由槽變成了孔,因此,對鐵水導向能力更強,不會出現滾珠向空中飛濺的現象,出液孔將對滾珠進行嚴格的導向,順利的進入水中。
進一步,出液孔從轉盤內部向轉盤外部向下傾斜,向下傾斜的出液孔可以使滾珠直接向圓盤下面的水池拋去,對滾珠進一步更明確地導向。
進一步,進液孔底部設有凹槽,使進入進液孔底部的鐵水能夠首先在凹槽內進行初步匯聚,然后再在圓盤離心力的作用下進行向四處拋射。
進一步,進液孔孔口呈漏斗狀,更有利于鐵水進入進液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滾珠甩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轉軸1、轉盤2、出液孔3、進液孔4、凹槽5
如附圖1、圖2所示:滾珠甩盤包括轉盤2和在轉盤2底部同軸固定的轉軸1,轉軸1由電機帶動。
轉盤2上端面軸向設有進液孔4,鐵水從進液孔4進入,該進液孔4的孔口設置成為漏斗狀,便于鐵水進入進液孔4中。轉盤2還徑向設有六條出液孔3,該六條出液孔3的一端匯聚在圓盤內部并且與進液孔4的底部連通。出液孔3的自圓盤內部向圓盤外部向下傾斜,便于對滾珠拋射方向向下導向,以便滾珠直接進入水中。在進液孔4的底部設置為凹槽5,以便進入進液孔4的鐵水能夠在凹槽5內匯聚,然后在轉盤2離心力的作用下向四處拋射。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該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青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市青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995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