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475383.2 | 申請日: | 2015-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643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01 |
| 發明(設計)人: | 葉明;何金星;侯建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00 | 分類號: | E02D1/00;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110179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基 建設 數字化 系統 | ||
1.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控制系統,其包括:數據存儲模塊,其內預先存儲有地基建設數字模型,用于給智能控制系統提供地基建設的三維結構圖,所述地基建設數字模型包括多個基礎層,其中,地基建設數字模型中的自下向上分布的多個基礎層分別為密實層、砂土層、注漿層和抗震層,且數據存儲模塊內配備存儲有多個基礎層的每一層的厚度作為標準值;數據監測模塊,其用于采集多個基礎層的每一層的厚度的當前值和其底部同一深度上的多個壓力值;數據分析模塊,其根據數據檢測模塊實時獲取的厚度的當前值與標準值進行比較,當同一基礎層厚度的當前值為標準值的0.98-1.05倍時,并且該基礎層底部同一深度上的多個壓力值的兩兩差值小于0.5千帕時,該在建基礎層的厚度和底部壓力值達標,繼續下一基礎層建設;當該基礎層底部壓力值小于標準值的0.95倍,并且該基礎層底部同一深度上的多個壓力值的兩兩差值大于0.5千帕時,該在建基礎層的厚度不達標,繼續建設該基礎層直至達標;
至少四個數據采集桿,其中,每個數據采集桿為一具有中空腔體的桿體,所述四個數據采集桿豎直插入地基內的四個角上,且插入多個基礎層內至密實層底部,且四個數據采集桿的插入深度一致,用于采集多個基礎層的每一層的底部同一深度上的多個壓力值并將檢測數據傳輸至所述智能控制系統,其中,采集壓力值用的多個壓力傳感器的設置方式為沿數據采集桿的桿體自下向上對應設置在密實層底部以及密實層、砂土層、注漿層和抗震層的兩層銜接處,每個壓力傳感器的檢測頭水平伸出數據采集桿;厚度檢測標尺,其豎直設置在所述中空腔體內,用于檢測所述密實層、砂土層、注漿層和抗震層的厚度并將檢測數據傳輸至所述智能控制系統;
其中,控制系統通過數據存儲模塊內預先存儲有地基建設數字模型進行地基結構布局建設,同時,所述數據監測模塊實時獲取數據采集桿內的厚度的當前值和同一深度上的多個壓力值,并將其傳輸給數據分析模塊,數據分析模塊根據數據檢測模塊實時獲取的厚度的當前值和同一深度上的多個壓力值進行比較,判斷密實層、砂土層、注漿層和抗震層的厚度的當前值和同一深度上的多個壓力值是否達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檢測標尺沿著數據采集桿的桿體設置,且沿所述厚度檢測標尺上均勻間隔開設置一列按鈕,所述一列按鈕均突出所述數據采集桿的桿體外設置,且每相鄰兩個按鈕的距離為1-3cm,在按鈕與檢測標尺的銜接處設置有壓力檢測器,當按鈕受到按壓,壓力檢測器啟動,此時,壓力檢測器即將其在標尺上的高度數據發送至智能控制系統的數據分析模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基礎層的總體厚度與其上建設的建筑物高度的比例關系為1:15-17。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實層、砂土層、注漿層和抗震層的厚度比例為3-5:1-3:1:1-2。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保護罩,其罩設在所述壓力傳感器的檢測頭上,在保護罩的前端設置有多個通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壓力值為所述密實層、砂土層、注漿層和抗震層的水平壓力抗震層。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實層為人工回填粘土并夯實;所述注漿層為向砂土層內注入化學注漿液之后在砂土層上進行混凝土澆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層由多個混凝土模塊拼接而成,在抗震層的多個混凝土拼接塊內形成多個同心長方形減震腔,其中,混凝土模塊為矩形中空模塊,在混凝土模塊內設置有直形空腔或者“L”形空腔,在直形空腔或者“L”形空腔的底部設置有混凝土澆注的橫向加強筋,在相鄰兩個橫向加強筋中間設置有豎向設置的鋼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加強筋的高度小于直形空腔或者“L”形空腔高度的1/2。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地基建設數字化管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模塊的體積與直形空腔或者“L”形空腔的體積的比例為3-5: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7538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