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磷脂酶、編碼基因、制備方法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464998.5 | 申請日: | 2015-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017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徐正軍;周美鳳;許駿;楊天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9/20 | 分類號: | C12N9/20;C12N15/55;C12N15/63;C11B3/00;A23K20/147;A23L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韋東 |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磷脂酶 編碼 基因 制備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磷脂酶、編碼基因、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一種分離的多肽,它含有:(1)SEQ ID NO:2第21-565位氨基酸序列;或(2)在(1)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經過取代、缺失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同時保留SEQ ID NO:2第21-565位氨基酸序列所具備的磷脂酶活性的由(1)衍生的多肽。本發明還涉及編碼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序列,含有所述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構建體,所述多核苷酸序列或核酸構建體的宿主細胞,含有所述多肽的組合物,以及所述多肽的用途。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磷脂酶、編碼基因、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磷脂酶(Phospholipase,PL)是生物體內存在的能水解甘油磷脂的酶,根據磷脂酶水解甘油磷脂的位點(Richmond G.S.等,Int.J.Mol.Sci.2011,12:588-612)不同,可將磷脂酶分為磷脂酶A1(PLA1)、磷脂酶A2(PLA2)、磷脂酶B(PLB)、磷脂酶C(PLC)、磷脂酶D(PLD)以及溶血磷脂酶A(LysoPLA),如下式所示:
式中的R1和R2為脂肪酰基;R3為氨基醇類,如膽堿、乙醇胺、肌醇以及絲氨酸等。
PLA1能夠水解二脂肪?;字腟n-1位?;ユI,產生溶血磷脂和脂肪酸。PLA2則是能夠水解Sn-2位的?;ユI,產生溶血磷脂和脂肪酸。PLB則是能水解二脂肪?;字腟n-1位和Sn-2位的兩個?;ユI產生甘油磷酰膽堿和游離脂肪酸的磷脂酶,該酶也同時具有溶血磷脂酶的活性。PLC是能夠水解甘油骨架和磷酸基之間的磷酸酯鍵產生二磷脂酰甘油和磷酸極性醇酯(如磷酸膽堿、磷酸乙醇胺、磷酸肌醇等)。PLD則是水解磷酸基和氨基醇之間的磷酸酯鍵生磷脂酸和氨基醇。溶血磷脂酶A則是指能夠水解溶血磷脂的Sn-1位或Sn-2位的脂肪?;ユI,產物是甘油磷酸膽堿和脂肪酸。
磷脂酶廣泛存在于各種生物體中,譬如人體中就有PLA2、PLB、PLC等多種類型的磷脂酶。因為微生物具有生產周期短、生長條件簡單、生產效率高等特點,其一直是工業酶制劑領域研究的重點。因此關于各種微生物磷脂酶的報道也非常多,如能夠產PLA1的微生物有:黃白鏈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Kazutaka M.,等人.J.Structural.Biology.2013,182:192-196.)、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CN103074290)、紐波特沙門氏菌(Salmonella newport)(Saxena M.等人,FoliaMicrobiol.1989,34:195-201.)、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Shiba Y.等人,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1,65(1):94-1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US5378623)、灰色鏈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趙夢夢等人,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2,25(7):901-905.)等。
能夠產PLA2的微生物有: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Ling L.,等人.BMCMicrobio.2013,13:271-284.)、紫紅鏈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Sugiyama M.等人.J.Biol.Chem.2002,277(22):20051-20058.)、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CN1328375)、變鉛青鏈霉菌(Streptomyces livdans)(CN102226165)、超嗜熱古菌Aeropyrum pemix(盧冬梅等,微生物學通報,2006,33(5):35-38.)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未經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649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