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修復尿道損傷的生物修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450489.7 | 申請日: | 2015-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9019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戴建武;侯祥林;葉鋼;賈維盛;陳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L27/24 | 分類號: | A61L27/24;A61L2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任鳳華 |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修復材料 膠原支架 制備 尿道損傷 去污劑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氫氧化鈉處理 修復 膠原 氫氧化鈉水溶液 氨基酸序列 動物體表 生物材料 修飾 蛋白質 應用 皮膚 | ||
本發明公開了用于修復尿道損傷的生物修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本發明所提供的生物修復材料,為用膠原結合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修飾膠原支架材料得到的生物材料;膠原結合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為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蛋白質;膠原支架材料按照如下膠原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備:1)用2?5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處理動物體表皮膚,得到氫氧化鈉處理的材料;2)用去污劑處理所述氫氧化鈉處理的材料,得到去污劑處理的材料;3)除去所述去污劑處理的材料中的雜質,得到所述膠原支架材料。實驗證明,本發明的生物修復材料可以用來修復尿道損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醫學領域中用于修復尿道損傷的生物修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尿道損傷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通常分為尿道內損傷和外損傷。尿道內損傷絕大多數是在應用經尿道器械操作或排出異物(如結石)時發生,少數由于異物插入尿道而引起;尿道誤注某些化學藥物如硝酸銀、硫酸銅、石炭酸等可引起化學灼傷。經尿道行電切除術時可致尿道電灼傷。尿道外暴力損傷較多見,可為貫通傷或閉合傷。前者主要見于戰場,尿道被火器或利器所穿破。受傷部位大多在球、膜部。海綿體部和前列腺部則少見。閉合性尿道損傷,在戰時和平時均可見到。會陰部騎跨傷或踢傷時受損部位多見于球部尿道,而伴骨盆骨折,時常伴膜部尿道損傷。
嚴重的尿道損傷往往需要重建手術來恢復其結構和功能。由于缺乏適當的重建材料,目前在臨床上進行尿道重建始終非常困難,尤其是大面積損傷尿道的重建在臨床治療上仍面臨挑戰,目前陰莖皮膚和粘膜是最常用的尿道重建替代物,不僅造成病人二次損傷,而且自體組織替代物隨著時間推移常常會萎縮,造成尿道再狹窄及其他一些并發癥。據統計,治療五年內的并發癥發生率超過21%,包括尿道再狹窄、尿道瘺、感染、勃起功能障礙等。而且如果尿道損傷長度超過4厘米,自體組織移植的尿道成形術往往不能成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修復損傷尿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首先提供了能修復尿道損傷的生物修復材料。
本發明所提供的生物修復材料,為用膠原結合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BD-VEGF)修飾膠原支架材料得到的生物材料;
所述膠原結合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為下述A1)或A2)或A3)的蛋白質:
A1)氨基酸序列為SEQ ID No.1的第1-184位氨基酸所示的蛋白質;
A2)在SEQ ID No.1的第1-184位氨基酸序列中經過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由A1)衍生的蛋白質;
A3)在A1)或A2)的N端或/和C端連接標簽得到的融合蛋白質。
其中,SEQ ID No.1由192個氨基酸組成,SEQ ID No.1的第1-166位氨基酸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序列;SEQ ID No.1的第178-184位氨基酸為膠原結合域的序列;SEQ IDNo.1的第187-192位氨基酸為His標簽的序列。
上述A2)中的蛋白質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編碼基因,再進行生物表達得到。上述A2)中的蛋白質的編碼基因可通過將序列表中SEQ ID No.2的第1-184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密碼子,和/或進行一個或幾個堿基對的錯義突變得到。上述A3)中的蛋白質可在SEQ ID No.2的第1-184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序列的5′端和/或3′端連上標簽的編碼序列得到。所述標簽可為His標簽。
其中,SEQ ID No.2由576個核苷酸組成。SEQ ID No.2的第1-498位核苷酸編碼SEQID No.1的第1-166位氨基酸所示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上述生物修復材料中,所述膠原支架材料可由如下方法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5048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