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響應曲面法優化白刺多糖的復合酶微波提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433784.1 | 申請日: | 2015-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8742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畢宏濤;魏立新;高婷婷;杜玉枝;楊紅霞;李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8B37/00 | 分類號: | C08B37/00 |
| 代理公司: | 蘭州中科華西專利代理有限公司62002 | 代理人: | 李艷華 |
| 地址: | 810001 ***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響應 曲面 優化 多糖 復合 微波 提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響應曲面法優化白刺多糖的復合酶微波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蒺藜科白刺屬(Nitraria)植物是一個古老的小屬,旱生或超旱生灌木、小灌木,全世界已發現12種,我國有8種,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唐古拉特白刺(N. tangutorum)和西伯利亞白刺(N. sibirica)是西部蒙、藏、維等少數民族的傳統藥材,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經常在中、藏藥復方中出現。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刺果實提取物具有降血脂、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其所含黃酮類、生物堿類、脂肪酸類化合物是其重要活性成分。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白刺果實中所含的維生素及礦質元素對人體也具有明顯的保健作用。
目前白刺果實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絕大多數集中在黃酮等小分子化合物,對于多糖等活性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較少。王凌云等(2006)對唐古特白刺果實多糖的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通過正交實驗對傳統熱水回流提取法的參數進行了優化。結果表明,在料液比為 1:5,94℃下回流提取3 次,每次2h的條件下得到的白刺多糖含量為34.562mg/g。張玲等(2013)對白刺果實水溶性多糖的單糖組成進行了研究。白刺果實經石油醚脫脂后, 采用80 ℃熱水浸提法提取果粉中的水溶性糖, 料液比1︰10(g/mL), 提取2 h, 重復提取3次, 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 反復醇洗脫色, 經低溫干燥得到水溶性多糖(得率約為1%)。單糖組成經測定,包括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其質量比約為9.2︰3.3︰1.1︰1︰1.9︰2.3。
傳統提取方法效率低、操作復雜、周期長,且其中Sevag法脫蛋白處理所涉及的氯仿和正丁醇,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有害溶劑殘留,產生健康安全隱患。此外,白刺多糖的生物學活性不明確,導致其產品開發沒有方向,嚴重制約了白刺多糖的高值利用。因此,為了合理和高效利用白刺資源,亟需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提取率高、安全的從白刺果實中制備活性多糖的方法。有關復合酶-微波輔助提取白刺抗衰老活性多糖的專利未見申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提取率高的利用響應曲面法優化白刺多糖的復合酶微波提取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利用響應曲面法優化白刺多糖的復合酶微波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樣品制備:
將新鮮白刺果實洗凈,在30~35℃溫度下烘干48~72h后粉碎至40~80目,按10~30 mL/g料液比加入體積濃度為80%的乙醇溶液,在18℃~25℃浸泡2~4h后過濾,得到濾渣,該濾渣于40~60℃下干燥12~24h,即得脫除脂類、色素和小分子糖的白刺果粉;然后在微波反應器中,按10~18 mL/g不同的料液比加入復合酶溶液,40~50℃靜置浸泡1.5~2.5h的不同時間,在330~370W的不同微波功率下按25~35 min的不同時間進行反應提取,提取后的溶液分別以4000~5000轉/min進行離心,15~20min后收集上清液A,該上清液A經50~60℃真空旋轉蒸發濃縮至原體積的1/6~1/8后,得到濃縮產物;所述濃縮產物中加入其體積3~4倍的無水乙醇溶液混勻,當其溶液中乙醇濃度為80%時,于2~6℃下靜置12~24h,再分別以4000~5000轉/min進行離心,15~20min后收集沉淀;沉淀加水復溶后,以4000~5000轉/min進行離心,15~20min后收集上清液B,該上清液B于-70℃~ -85℃預凍4~6 h,最后在大氣壓力為10~100Pa、溫度為-55℃~ -70℃的條件下冷凍干燥24~72h,得到對應于不同微波功率的白刺多糖提取物干燥粉末;
所述復合酶溶液是指蛋白酶、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等質量混合后加去離子水配制而成的pH為4~5的溶液;
⑵用苯酚-硫酸法測定每個提取液中多糖含量:
①標準曲線制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3378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