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精密鑄件自動切割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433720.1 | 申請日: | 2015-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85166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 發明(設計)人: | 焦志遠;陳志東;張虎;朱浪濤;董波;趙鋒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31/00 | 分類號: | B22D3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濤 |
| 地址: | 710032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精密 鑄件 自動 切割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精密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精密鑄件自動切割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精密鑄造企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其工藝流程冗長、設備自動化程度低、較多工作依靠手工完成,人工操作隨機性較強,缺少標準和規范,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高強度的體力勞作,也導致企業招工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鑄造企業的快速發展。縱觀精密鑄造行業現狀,亟待對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使企業的生產效率、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目前鑄件切割工序是小型鑄件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由于還沒有全自動的鑄件切割設備的生產與應用,澆注成型的組樹鑄件,經震動脫殼后,主要依靠人工夾持,采用切割機將單個零件切割分離。該過程生產效率較低、人工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惡劣、危險系數高,工人傷殘事故頻發,給工人和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額外的負擔。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精密鑄件自動切割裝置及方法,使得一線可以擺脫人工切割的各種弊端。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精密鑄件自動切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為機械架構的機架501;
上下輸送待切割鑄件104的自動運輸系統;
位于自動運輸系統一側的自動取件系統,所述自動取件系統包括頂升裝置201、安裝在頂升裝置201上的水平地向自動運輸系統運動的給進裝置202、安裝在給進裝置202上的旋轉裝置203以及與旋轉裝置203連接的夾緊裝置204;
位于自動運輸系統另一側的用于完成切割動作的切割機系統;
以及,
安裝在機架501上的用于提供動力的液壓系統601和電氣系統701。
所述自動運輸系統包括貫穿機架501的上下運動的傳輸裝置101、設置在傳輸裝置101上的鑄件標準托盤102以及安裝在傳輸裝置101上的限位機構103。
所述旋轉裝置203包括沿豎直軸旋轉的豎直旋轉部和連接在豎直旋轉部頂端的沿水平軸旋轉的水平旋轉部,給進裝置202安裝在水平旋轉部的下方。
所述切割機系統包括安裝在機架501上的底座304、安裝在底座304上的電機303以及通過皮帶302與電機303連接的鋸片301。
本發明還包括除塵系統,所述除塵系統包括除塵管道402,除塵管道402固定在機架501上,一端位于切割機系統下方承接落塵,另一端伸出機架501且安裝有抽風機404,除塵管道402下方設置有集灰箱401,除塵管道402中的拐角處設置有除塵擋板403。
所述頂升裝置201設置有導向輪205和導向桿206,導向桿206安裝在機架501上。
本發明還提供了基于所述精密鑄件自動切割裝置的自動切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設定切割處理工位,將待切割鑄件104利用自動運輸系統傳輸至該工位;
步驟2,待切割鑄件104就位后,自動取件系統啟動工作,首先頂升裝置201向上或向下運動使給進裝置202與待切割鑄件104平齊,同時給進裝置202向待切割鑄件104水平運動,利用夾緊裝置204抓取待切割鑄件104;
步驟3,頂升裝置201向上運動,使抓取的待切割鑄件104與切割機系統的切割部平齊,同時旋轉裝置203旋轉將待切割鑄件104調整至切割角度;
步驟4,切割機系統啟動工作,同時給進裝置202將待切割鑄件104勻速地向切割部水平運動,使待切割鑄件104經過切割部,完成鑄件切割。
可利用控制系統,通過設定自動運輸系統和自動取件系統中各電機的工作時長,實現各構件的就位控制。
所述旋轉裝置203包括沿豎直軸旋轉的豎直旋轉部和連接在豎直旋轉部頂端的沿水平軸旋轉的水平旋轉部,給進裝置202安裝在水平旋轉部的下方,當待切割鑄件104體積大于設定范圍,則在步驟4后,利用水平旋轉部旋轉使得待切割鑄件104翻轉,然后再次切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對簡單機械運動方式與電氣、液壓設備的相互配合,實現了鑄件的自動運輸、自動抓取、自動切割等操作,實現了鑄件的自動切割。
本發明設備簡單、穩定可靠、安全環保、智能高效,將勞動力從繁重危險的作業環境中解放出來,解決了“以機代人”的難題。
本發明根據圓錐體的自向心性,充分利用澆道錐口段,通過簡單的機械手段解決了鑄件的對中難題。
本發明可根據鑄件組樹的方式,改變加緊裝置的方向,具有很強的適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經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337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