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駕駛室內的四肢保護氣囊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430030.0 | 申請日: | 2015-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288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明(設計)人: | 尹高紀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206 | 分類號: | B60R21/206;B60R21/231 |
| 代理公司: | 臺州市方圓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3107 | 代理人: | 盧鴛鳳 |
| 地址: | 317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駕駛 室內 四肢 保護 氣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安全氣囊,特別是應用在駕駛室內的四肢保護氣囊。
背景技術
氣囊做為車身被動安全性的輔助配置,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當汽車與障礙物碰撞后,為減少人與車內物件發生直接的二次碰撞,可以通過迅速打開一個內置氣囊充滿氣體的氣墊,使乘員因慣性而移動時“撲在氣墊上”,從而緩和乘員受到的沖擊并吸收碰撞能量,減輕乘員的傷害程度。目前車上使用的氣囊分布在車內前方(正副駕駛位)、側方(車內前排和后排)和車頂三個方向,但是現有的安全氣囊基本上都以保護頭部和胸部為主,對于四肢的保護比較弱。為此中國專利權利人提出了副架駛膝部安全氣囊及其汽車[專利號:200510021485.3],該安全氣囊包括氣袋、氣體發生器、罩蓋及外觀,所述氣體發生器與氣袋組裝折疊后裝配于所述外殼內;所述罩蓋罩設于所述外殼開口上;所述氣袋包括展開后與面向座位一側的前片、以及設置有所述氣袋與所述氣體發生器連接的氣袋口的后片;其特征是:所述氣袋與所述氣體發生器連接的氣袋口設置于所述氣袋后片中部偏下,氣袋前片上下長大于后片上下長度;在展開狀態下,所述氣袋呈月牙形,面向座位一側重為外凸狀,面向手套箱蓋一側為內凹狀。上述技術方案公開了一種膝部的局部位置的保護方案,因為只是針對膝部的保護裝置,所以氣囊較小,打開瞬間對腿部的沖擊力有限,所以上述技術方案就能滿足了安全的要求。
但是在在汽車發生較高強度的正面碰撞時,前排人員的膝部、腿、胳膊、手腕等都會隨著碰撞強度的增加而與儀表板發生碰撞,若需要同時對膝部、腿、胳膊、手腕等四肢都能進行保護,則需要充氣后使氣囊能延伸超出人體四肢的大氣囊。而大氣囊的應用,必須得克服氣囊本身沖擊帶來的問題,尤其是在駕駛室內,因為駕駛室內具有方向盤、油門踏板、剎車踏板等結構,給四肢氣囊的設置造成了困難;而且因為方向盤上氣囊的設置,忽略了對四肢的保護;因此駕駛室內的四肢防護措施成為目前的“薄弱區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汽車駕駛室內的四肢保護氣囊,該氣囊不但可以保護駕駛員的四肢,而且克服了大容積氣囊打開瞬間對人體的沖擊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汽車駕駛室內的四肢保護氣囊,設置在方向盤下方的儀表板內,包括一端具有開口的殼體、設置在殼體開口處的蓋板、組裝折疊后設置在殼體內的氣袋和氣體發生器,所述氣袋包括展開后面向座位一側的前片、以及與所述氣體發生器連接的后片,所述氣袋充氣后前片和后片向上展開的部分為上部、向下展開的部分為下部,所述氣體發生器與所述前片的上、下部之間分別連接有非彈性的拉帶;所述后片的上、下部上分別設有若干褶皺;且所述蓋板與殼體的開口處設有在氣袋充氣時能使蓋板相對殼體移動一段距離的連接結構。
四肢保護氣囊的氣袋在充氣后從下向方向盤的上方展開的上部用于保護上肢,從上往下展開的下部用于保護下肢,充氣后的上部和下部一整體對四肢起到保護作用。
本發明中的氣袋充氣后需要延伸到人體的上肢位置,以及人體的下肢位置,所以氣袋的容積大,而氣體發生器給這樣的氣袋充氣時沖擊力也非常強,若氣袋未能沿上方和下方順利展開,不但不能保護四肢,而且直接的沖擊力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本發明通過設置在殼體開口處的蓋板將氣袋封裝在殼體內,而且在氣袋充氣時蓋板與殼體間的連接結構不但能避免蓋板直接撞擊人體,同時蓋板與連接結構對氣袋充氣時的膨脹厚度進行了限制,對人體起到了一次保護作用;在氣袋內部于面向人體的前片與發生器之間設置非彈性的拉帶,在氣袋往上或往下展開時,前片與發生器之間設置非彈性的拉帶限制了充氣時氣袋朝向人體方向的膨脹厚度,進一步避免氣袋沖擊力給人體造成傷害,同時給氣袋往上和往下展開的導向,對人體起到了二次保護作用;而在后片的上、下部上分別設置的若干褶皺,并與拉帶、蓋板及連接結構的組合設置,使氣袋充氣時的沖擊力轉向上、下兩個方向,并使后片沿著儀表板向上和向下展開,對人體起到了三次保護作用;順利展開后的氣袋對人體的四肢起到了最后的保護作用。
連接結構包括至少兩根非彈性的拉線,所述拉線的兩端分別連接在蓋板與殼體上,所述拉線設置在氣袋的兩側。作為優選,殼體開口處的四個角上與蓋板之間分別連接有非彈性的拉線,四角同時被限位,限制了蓋板側轉,減少了與人體的撞擊。拉線在蓋板正常扣合在殼體上時處于松馳狀態,當氣低充氣后,蓋板直接頂壓在充氣后的氣袋上,此時拉線處于拉緊狀態。拉線可以為各種具有強度且可彎曲的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300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