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臥式繞流除塵脫硝脫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418273.2 | 申請日: | 2015-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8465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汪大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大偉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26;B01D53/60;B03C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韓洪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紹興市諸***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臥式 除塵 脫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裝置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臥式繞流除塵脫硝脫硫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煤作為工業生產中一種重要的燃料,廢氣排放量不斷加大,空氣中含有的可吸入塵粒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其它微量氣體元素污染物導致空氣質量不斷下降,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和傷害,因此加大加強廢氣污染的治理工作已成為當前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F有的脫硝脫硫除塵設備結構復雜,成本高,不利于修理與維護,且除塵及脫硝脫硫裝置分離,造成空氣污染仍然很嚴重,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臥式繞流除塵脫硝脫硫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臥式繞流除塵脫硝脫硫裝置,其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脫硝脫硫除塵設備分離且技術復雜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臥式繞流除塵脫硝脫硫裝置,包括殼體、除塵室、脫硝室、脫硫室、干燥室,所述除塵室、脫硝室、脫硫室、干燥室安裝在殼體內,所述除塵室的左側開設有進風口,所述除塵室內安裝有收塵極板和陰極線桿,所述收塵極板環繞形成環流通道,所述陰極線桿均布于環流通道中,所述除塵室上方安裝有電磁振打器,所述除塵室下方安裝有灰斗,所述脫硝室位于除塵室的右側,所述脫硝室通過第一送氣通道與除塵室相連,所 述脫硝室的內室上方安裝有脫硝液噴淋器,所述脫硝室的內室下方安裝第一廢物料斗,所述脫硝室的右側安裝有脫硝液儲藏槽,所述脫硝液儲藏槽的右側安裝脫硫液儲藏槽,所述脫硫液儲藏槽的右側安裝脫硫室,所述脫硫室通過第二送氣通道與脫硝室相連,所述脫硫室的內室上方安裝有脫硫液噴淋器,所述脫硫室的內室下方安裝有第二廢物料斗,所述脫硫室的右側安裝干燥室,所述干燥室的右側面開設有排氣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送氣通道由第一豎直管與第一水平管組成,所述第一水平管上均布有第一噴氣頭,所述第一噴氣頭的數量為8~10個。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送氣通道由第二豎直管與第二水平管組成,所述第二送氣通道上均布有第二噴氣頭,所述第二噴氣頭的數量為8~10個。
作為優選,所述脫硝室與脫硫室的交界上方安裝有循環泵,所述循環泵與脫硝液噴淋器、脫硫液噴淋器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脫硝室與脫硝液儲藏槽通過第一溢流管連接,所述第一溢流管位于第一水平管的下方,所述脫硫室與脫硫液儲藏槽通過第二溢流管連接,所述第二溢流管位于第二水平管的下方。
作為優選,所述干燥室中填充有活性炭干燥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臥式繞流除塵脫硝脫硫裝置,結構合理,集除塵、脫硝脫硫于一體化,除塵室采用繞流方式,使含塵氣流停留在除塵室中的時間充分,有利于粉塵的脫離和附著,脫硝脫硫室分離式布置,有利于氣流凈化完全,提高了空氣的凈化質量,大大提高了裝置環境保護的價值。
本發明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臥式繞流除塵脫硝脫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除塵室、3-脫硝室、4-脫硫室、5-干燥室、6-排氣裝置、10-進風口、20-收塵極板、21-環流通道、22-陰極線桿、23-電磁振打器、24-灰斗、30-第一送氣通道、31-第一水平管、32-第一噴氣頭、33-脫硝液噴淋器、34-循環泵、35-第一廢物料斗、36-脫硝液儲藏槽、37-第一豎直管、38-第一溢流管、40-第二送氣通道、41-第二水平管、42-第二噴氣頭、43-脫硫液噴淋器、45-第二廢物料斗、46-脫硫液儲藏槽、47-第二豎直管、48-第二溢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中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發明的概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大偉,未經汪大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182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