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像素電路及其驅動方法、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417355.5 | 申請日: | 2015-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162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16 |
| 發明(設計)人: | 馬占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2 | 分類號: | G09G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像素 電路 及其 驅動 方法 顯示 面板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像素電路及其驅動方法、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簡稱AMOLED)具有能耗低、生產成本低、視角寬、響應速度快等優點,因此AMOLED已經逐漸取代傳統的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屬于電流驅動,其工作原理是電子和空穴結合產生輻射光,也就是直接把電能轉化為光能,所以顯示時需要穩定的電流來控制發光。
目前OLED是通過一個驅動晶體管(英文:Drive?Thin?Film?Transistor,簡稱:DTFT)進行驅動,DTFT通常是P型的開關管。DTFT的柵極連接數據輸入端Vdata,源極連接恒壓的電源輸入端VDD,漏極連接OLED。由源極的VDD與柵極的Vdata之間產生電壓差VGS,從而使得DTFT漏極的OLED導通,OLED的驅動電流IOLED=K(VGS-Vth)2,其中Vth為DTFT本身的閾值電壓,K為常數。
由上述驅動電流公式可以看出,DTFT的閾值電壓Vth會對流過OLED的驅動電流IOLED會產生影響,而由于制造工藝的誤差、器件老化等原因,會使各個像素單元中DTFT的閾值電壓Vth產生漂移,對流過OLED的驅動電流造成偏差,進而影響顯示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像素電路及其驅動方法、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能夠避免驅動晶體管的閾值電壓漂移對有源發光器件驅動電流的影響,進而提高了顯示圖像的均勻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種像素電路,包括:補償單元、數據寫入單元,驅動單元、第一儲能單元、第二儲能單元和顯示單元;
所述補償單元連接第一電平端、復位信號端、控制信號端、參考信號端、第一節點、第二節點和第三節點;用于在所述控制信號端和所述復位信號端的控制下將所述第一電平端的電平寫入所述第二節點和所述第三節點;用于在所述復位信號端的控制下將所述參考信號端的電平寫入所述第一節點;
所述數據寫入單元連接掃描信號端、數據信號端和所述第二節點,用于在所述掃描信號端的控制下將所述數據信號端的信號寫入所述第二節點;
所述第一儲能單元連接所述第一節點和所述第二節點,用于存儲所述第一節點和所述第二節點間的電壓;
所述第二儲能單元連接所述第一電平端和所述第二節點,用于存儲所述第一電平端和所述第二節點間的電壓;
所述驅動單元連接所述第一節點、第三節點和所述顯示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節點和所述第三節點的控制下向所述顯示單元輸出驅動信號;
所述顯示單元連接所述驅動單元和第二電平端,用于在所述驅動信號和所述第二電平端的控制下顯示灰階。
可選的,所述補償單元包括:第二晶體管、第三晶體管和第四晶體管;
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復位信號端,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節點,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節點;
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控制信號端,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平端,所述第三晶體管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三節點;
所述第四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復位信號端,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參考信號端,所述第四晶體管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節點。
可選的,所述數據寫入單元包括:第一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掃描信號端,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數據信號端,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節點。
可選的,所述驅動單元包括驅動晶體管,所述驅動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第一節點,所述驅動晶體管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節點,所述驅動晶體管的第二端連接所述顯示單元。
可選的,所述第一儲能單元包括第一電容,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極連接所述第一節點,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節點。
可選的,所述第二儲能單元包括第二電容,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極連接所述第一電平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節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173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