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403834.1 | 申請日: | 2015-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841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0-2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斌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13/12;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175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慢性 衰竭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中藥。
背景技術
慢性腎功能衰竭又稱慢性腎功能不全(簡稱慢性腎衰),是指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致使腎臟明顯萎縮,不能維持其基本功能,臨床出現以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全身各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也稱為尿毒癥。是慢性腎臟疾病的嚴重階段,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臟疾病持續發展的共同轉歸。由于腎臟纖維化,腎臟基本生理功能進行性減退或喪失,導致體內代謝廢物潴留,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和全身各系統癥狀。本病是威脅生命的重要病癥之一。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于祖國醫學“虛損”“關格”“腎勞”“癃閉”等范疇。以脾腎虧虛為主,脾虛運化失司,不能運化水濕,導致水濕內停,同時脾虛不能分清泌濁,腎虛氣化不利,開闔失司,升清降濁功能紊亂,導致濕濁內蘊,日久化為濁毒,濕濁之邪最易阻滯氣機,氣機不暢,血液循行受阻而成瘀血之證,瘀血阻礙津液運行,致津停液阻而生濕濁。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究現狀如下:
積雪草【別名】崩大碗、馬蹄草、雷公根、蚶殼草、銅錢草、落得打。【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曬干。【性味】苦、辛,寒。【歸經】歸肝、脾、腎經。【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于濕熱黃疸,中暑腹瀉,砂淋血淋,癰腫瘡毒,跌撲損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注意】虛寒者不宜。【摘錄】《中華本草》。
竹茹【別名】【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干燥中間層。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陰干。前者稱“散竹茹”,后者稱“齊竹茹”。【性味】甘,微寒。【歸經】歸肺、胃經。【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眼,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注意】胃寒嘔吐:及感寒挾食作吐忌用。【摘錄】《中華本草》。
生黃芪【別名】綿芪、綿黃芪。【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性味】甘,溫。【歸經】歸肺、脾經。【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摘錄】《中華本草》。
菟絲子【別名】豆寄生、無根草、黃絲、黃絲藤、無娘藤、金黃絲子。【來源】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性味】甘,溫。【歸經】歸肝、腎、脾經。【功能主治】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注意】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藋菌。腎家多火,強陽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結者亦忌之。【摘錄】《中華本草》。
六月雪【別名】白馬骨、滿天星[江蘇、廣東]、路邊姜、天星木、路邊荊、雞骨柴。【來源】為茜草科六月雪屬植物六月雪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干。【性味】淡、微辛,涼。【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利濕,舒筋活絡。用于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小兒疳積,高血壓頭痛,偏頭痛,風濕性關節痛,白帶;莖燒灰點眼治眼翳。【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50g。【摘錄】《中華本草》。
蠶砂【別名】蠶屎、晚蠶砂、原蠶砂、蠶糞。【來源】本品為蠶蛾科昆蟲家蠶的干燥糞便。搜集家蠶糞便,曬干,篩凈雜質即得。【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痛。用于腰膝關節疼痛,月經過多,腹痛,皮膚風疹。【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6g。【摘錄】《中華本草》。
黨參【別名】東黨、臺黨、潞黨、口黨。【來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西黨參)或川黨參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性味】甘,平。【歸經】歸脾、肺經。【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摘錄】《中華本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斌,未經吳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038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祛濕通絡功效的中藥制劑
- 下一篇:治療破傷風的中藥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