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凸底鑄造結構的汽車前軸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369328.5 | 申請日: | 2015-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9044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學福;何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平市建陽區汽車鍛壓件廠 |
| 主分類號: | B60B35/00 | 分類號: | B60B3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4209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鑄造 結構 汽車 前軸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前軸,尤其涉及一種凸底鑄造結構的汽車前軸。
背景技術
汽車前軸又稱前橋,用于安裝前輪、支撐汽車前部重量,用前懸掛架與車架連接。在中國專利申請號2011201792654、授權公告日為2011年12月28日、名稱為“汽車前橋總成”的專利文件中即公開了一種現有結構的汽車前軸。汽車前軸包括橫桿和兩個懸臂,橫桿的兩端各設有一個車架支撐部,橫桿的兩個各連接有一個懸臂,懸臂設有主銷孔。使用時,將轉向節通過主銷穿設在主銷孔中而同前軸連接在一起,前輪安裝于轉向節。
現有的汽車前橋存在以下不足:橫桿和懸臂為分體結構,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故懸臂和橫桿之間的位置容易產生偏差而不符合要求,導致良品率低;轉向部件容易碰撞到懸臂,為了防止懸臂受到碰撞時變形,為了通過抗沖擊能力需要將懸臂制作得較粗、從而導致車輛重量增加而增大油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懸臂橫桿一體結構、抗轉向撞擊能力好的凸底鑄造結構的汽車前軸,解決了現有的前橋制作時的良品率低和通過提高懸臂的橫截面來提高抗沖擊能力而導致的油耗高的問題。
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凸底鑄造結構的汽車前軸,包括橫桿和兩個懸臂,所述橫桿的兩端各設有一個車架支撐部,所述橫桿的兩側各設置有一個懸臂,所述懸臂設有主銷孔,所述橫桿的上表面設有貫通橫桿前后表面的避讓槽,所述避讓槽位于所述兩個車架支撐部之間,所述橫桿的小表面設有凸條,所述凸條同所述避讓槽對齊,所述橫桿和懸臂為一體結構,所述橫桿和懸臂為鍛壓結構,所述懸臂的前后表面各設有一個轉向防護塊。
作為優選,所述汽車前軸的主銷孔中心距減去位于橫桿同一側的所述轉向防護塊之間距離的差為5-50毫米。
作為優選,所述車架支撐部沿前后方向的外觀尺寸大于所述橫桿沿前后方向的外觀尺寸。能夠以最優的質量分布滿足前軸的支撐強度要求,從而實現省材和降低自重,自重降低能夠降低油耗。
作為優選,所述主銷孔的軸線既朝內橫桿的中間傾斜又朝內橫桿的后方傾斜,所述主銷孔軸線的內傾角為3°~7.5°,所述主銷孔軸線的后傾角為1°~7.5°。能夠有效降低車輪的偏磨。
作為優選,所述橫桿為管狀結構,所述橫桿內可轉動地穿設有圓形內桿,所述內桿的外周面設有第一摩擦層,所述橫桿的內表面設有第二摩擦層,所述內桿和橫桿通過所述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抵接在一起。當橫桿產生扭曲時,橫桿會相對于內桿產生轉動,轉動時外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產生摩擦吸能而消除扭矩力,從而起到提高橫桿的抗扭曲能力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內桿包括左桿和右桿,所述左桿的左端通過左吸能彈簧同所述橫桿連接在一起,所述左桿的右端面設有若干沿左桿周向分布的第一換向齒,所述右桿的右端通過右吸能彈簧同所述橫桿連接在一起,所述右桿的左端面設有若干沿右桿周向分布的第二換向齒,所述第一換向齒和第二換向齒嚙合在一起。當橫桿扭曲而帶動內桿也產生扭曲時,在第一換向齒和第二換向齒的作用下會驅動右桿和左桿沿周向分開,分開時會導致吸能彈簧變形而吸能。進一步通過了橫桿抗扭曲能力。
作為優選,所述橫桿和內桿之間填充有摩擦劑。使用過程中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產生磨損而導致摩擦吸能效果下降時摩擦劑能夠填充到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之間而使得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仍舊保持良好的摩擦吸能效果,從而解決了摩擦力下降而不能夠方便地調整第一摩擦層和第二摩擦層之間的抵接力而調整摩擦力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平市建陽區汽車鍛壓件廠,未經南平市建陽區汽車鍛壓件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693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硝酸亞鐵制備反應系統
- 下一篇:一種處理含鎢物料的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