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信息輸入裝置及信息輸入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510366863.5 | 申請日: | 2015-06-29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3269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發明(設計)人: | 陳柯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G06F3/0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龍雙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皖秦;張亮 |
地址: | 100085***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操作體 電子設備 信息輸入 智能設備 感測 外部設備 指令 信息輸入裝置 使用者操作 操作類型 輸入類型 預定條件 檢測 應用 分析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信息輸入方法,應用于電子設備,輸入方法包括:感測電子設備的使用者的第一操作體的第一輸入數據;當第一輸入數據符合第一預定條件時,檢測第一操作體的第二輸入數據;檢測使用者的第二操作體的第三輸入數據;通過結合第二輸入數據和第三輸入數據進行分析,以判斷使用者操作的輸入類型并產生所對應的第一指令,以及將指令發送到外部設備。本發明通過感測使用者的兩個操作體的動作來確定使用者的輸入數據,并將輸入數據與智能設備的操作類型相對應,從而完成對智能設備的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應用于電子設備的信息輸入裝置以及信息輸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智能設備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對于現有的常規智能設備來說,例如鼠標鍵盤之于電腦、遙控器之于家電設備,都依附于特定的輸入附件來實現人機交互。
然而,新涌現的一些交互場景,除了對于電腦、手機、平板以外,還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新興場景。在這些場景下,期望能夠在不受距離、環境等客觀條件限制的同時提供交互體驗。因此,如何進行隨時隨地的交互是人機交互領域研究的熱點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電子設備的信息輸入方法以及信息輸入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息輸入方法,應用于電子設備,輸入方法包括:感測電子設備的使用者的第一操作體的第一輸入數據;當第一輸入數據符合第一預定條件時,檢測第一操作體的第二輸入數據;檢測使用者的第二操作體的第三輸入數據;通過結合第二輸入數據和第三輸入數據進行分析,以判斷使用者操作的輸入類型并產生所對應的第一指令,以及將指令發送到外部設備。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息輸入裝置,應用于電子設備,輸入裝置包括:第一輸入數據感測單元,用于感測電子設備的使用者的第一操作體的第一輸入數據;第二輸入數據檢測單元,用于當第一輸入數據符合第一預定條件時,檢測第一操作體的第二輸入數據;第三輸入數據檢測單元,用于檢測使用者的第二操作體的第三輸入數據;分析單元,用于通過結合第二輸入數據和第三輸入數據進行分析,以判斷使用者操作的輸入類型并產生所對應的第一指令,以及發送單元,用于將指令發送到外部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案,通過感測使用者的兩個操作體的動作來確定使用者的輸入數據,并將輸入數據與智能設備的操作類型相對應,從而完成對智能設備的控制。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
圖1A-1E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信息輸入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信息輸入裝置的示范性架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注意,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具有基本上相同步驟和元素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示,且對這些步驟和元素的重復解釋將被省略。
在本發明的以下實施例中,電子設備指的是能夠與其他設備通信的設備。電子設備的具體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移動電話、個人計算機、數碼相機、個人數字助手、便攜式計算機、游戲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指環等等。電子設備也可以是作為智能設備的附件的輸入裝置,也可以是獨立的智能設備。
首先,將參照圖1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例如可以為穿戴式設備。如圖1A所示,電子設備100包括:本體裝置200和固定裝置300。固定裝置300與所述本體裝置200連接,所述固定裝置300用于固定與所述電子設備的使用者的相對位置關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經聯想(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6686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