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艾香耐泡亮光清血美容的德炙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365317.X | 申請日: | 2015-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8257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4 |
| 發明(設計)人: | 顏江木 | 申請(專利權)人: | 顏江木 |
| 主分類號: | A23F3/14 | 分類號: | A23F3/14;A23F3/08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35213 | 代理人: | 洪淵源 |
| 地址: | 362501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艾香耐泡 亮光 美容 德炙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炙茶及其制作工藝,特別是指一種艾香耐泡亮光清血美容的德炙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古代有一種制茶方法叫炙茶。炙即烤,首要用于處置陳年茶。炙茶首要見于唐代,宋時已不常用,跟著時代的消逝而逐步不見。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叫"夾"。其制法是:"以小青竹為之,身一尺二寸"。在夾前一寸的當地留竹節,竹節以上剖為兩半,取茶餅夾于上,放火上炙烤。陸羽稱:用小青竹夾炙茶"津潤于火,假其香潔,能蓋茶味"。炙烤后的茶餅,需趁熱放于特制的紙袋里(用剡溪白而厚的藤紙折疊成夾層,然后用線縫制成袋狀而成)。將炙烤好的茶餅放置里邊,是為使茶餅"精華之氣,無所散越",晾涼后即可碾末煮飲。唐代時十分重視炙茶,宋代僅僅隔年的陳茶才炙,宋后就逐步不見。
一般茶葉包括黑茶的制茶工藝多為引用傳統茶類制作工藝:采青—萎凋—殺青—揉捻—揉壓—炒香—烘干—風選—整形—復火—拼配—成品(黑茶在揉捻后僅再進行渥堆、干燥2個工序)。
以上這些制作工藝所制得的茶葉,無法去除茶葉中農殘污染和生青二水及所含有的有害金屬如鉻、鎘等,飲用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茶葉顏色較為暗淡,營養元素較為匱乏,所含的茶多糖、長度較短的糖鏈和肽鏈、黃酮、微量元素礦物質,數量也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艾香耐泡亮光清血美容的德炙茶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現有的炙茶口味單一、茶色暗淡,飲用存在健康隱患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艾香耐泡亮光清血美容的德炙茶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初制:將新鮮茶葉依次經曬青、攤涼、萎凋、揺青、殺青、揉捻、揉壓、定型、低溫烘干制成毛茶;
B.煉造:將毛茶裝入配蓋的紫砂甕,紫砂甕加蓋蓋合后放入電窯爐進行煉造;利用目前檢測技術可以證明紫砂甕在受熱的過程中能夠發射紅外線,在50°C的溫度,紫砂甕的紅外線的輻射率在0.9,紫砂甕并具有吸儲功能、礦物效果和觸媒效果;
C.炙制:在紫砂甕中的茶葉中加入陳皮和生姜,然后高溫焙炙;
D.攤涼:將茶葉由紫砂甕中取出,攤涼;
E.發酵:將茶葉裝入紫砂甕儲藏發酵,發酵后即得到成品茶葉。
進一步地:
步驟B中,裝配有毛茶的紫砂甕加蓋密封后送入電窯爐,進行一次煉造:a.電窯爐溫度由常溫逐步升溫至110~140℃,升溫歷時1~3小時;b.電窯爐繼續升溫至140~220℃,高溫煉造5~15分鐘;c.打開電窯爐爐蓋,放熱氣,同時揭開紫砂甕甕蓋,讓甕里熱水蒸氣蒸發,靜置20~40分鐘;d.蓋上甕蓋,關上爐蓋,電窯爐升溫至150-220℃,每升溫10℃,就對茶葉烘焙5~15分鐘;e.打開電窯爐爐蓋,揭開紫砂甕甕蓋,靜置20~40分鐘;f.蓋上甕蓋將紫砂甕由電窯爐取出,加蓋放置20~28小時;g.將茶葉由紫砂甕取出,攤晾在紙箱上7~30天,讓其吸收空氣中氧氣氧化;h.將茶葉收置于紫砂甕,加蓋密封放置5~10天。
將經一次煉造的茶葉送入電窯爐進行二次煉造:a.電窯爐溫度由常溫逐步升溫至110~140℃,升溫歷時1~2小時;b.電窯爐繼續升溫至140~220℃;c.打開電窯爐爐蓋,放熱氣,同時揭開紫砂甕甕蓋,讓甕里熱水蒸氣蒸發,靜置25~35分鐘;d.蓋上甕蓋,關上爐蓋,電窯爐升溫至150-220℃,每升溫10℃,就對茶葉烘焙8~15分鐘;e.電窯爐斷電停止運行,自然冷卻2~3小時;f.打開電窯爐爐蓋,揭開紫砂甕甕蓋,靜置25~40分鐘;g.蓋上甕蓋將紫砂甕由電窯爐取出,加蓋放置22~26小時;h.將茶葉由紫砂甕取出,攤晾在紙箱上7~30天,讓其吸收空氣中氧氣氧化;i.將茶葉收置于紫砂甕,放置5~10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顏江木,未經顏江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6531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草莓葛根冰淇淋
- 下一篇:一種玉米須袋泡茶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