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GFET建模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364868.4 | 申請日: | 2015-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155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16 |
| 發明(設計)人: | 常勝;張濟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6N3/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bp 神經網絡 gfet 建模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器件建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石墨烯場效應管(GFET)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術
器件模型是描述器件性能的工具,要將新型器件大規模應用于電路設計,精確的器件模型必不可少。傳統的器件模型主要是數值模型和集約模型。
基于第一性原理或非平衡格林函數的數值計算,數值模型可以精確仿真GFET的特性,但運算時間過長,無法應用于電路仿真工具。集約模型采用解析表達式描述GFET的特性,計算時間短,可以集成到電路仿真工具中用于電路設計,但需要對GFET的工作機制有深入理解,并將其做簡化為合適的解析表達式,對新型GFET器件往往難以做到。
神經網絡是一種基于機器學習和統計理論的建模方法,通過學習訓練樣本的輸入輸出數據間的關系調整自身參數,描述對象的性能,具有結構簡單、學習速度快、不需要完備的器件理論知識等優點。采用神經網絡可以高效、準確的完成新型器件建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基于BP(Back?Propagation)神經網絡的GFET建模方法,其計算時間短、精確度高、不需要完備的器件理論知識,能根據GFET的輸入數據,包括柵源電壓Vgs、漏源電壓Vds、溝道寬度W、溝道長度L,準確計算GFET的輸出溝道電流Id。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GFET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數據采集:采集一定量的GFET輸入輸出數據用于BP網絡模型訓練和測試,經訓練測試后得到的網絡模型即可用于對GFET在其他輸入參數下性能的預測;輸入數據包括柵源電壓Vgs、漏源電壓Vds、溝道寬度W、溝道長度L,輸出數據為溝道電流Id;采集到數據后按一定比例將所有數據隨機分為訓練數據和測試數據;
步驟2.數據預處理:將步驟1所得數據統一進行歸一化處理;
步驟3.確定所用BP網絡GFET模型結構,包括隱含層數目和每個隱含層的神經元個數,輸入層神經元數目為輸入參數個數,輸出層神經元數目為輸出參數個數;
步驟4.GFET模型構建和訓練;
步驟5.對GFET模型預測輸出電流進行反歸一化,得到模型輸出值;
步驟6.GFET模型的Verilog-A實現。
作為優選,步驟2中所述的數據歸一化,其具體方法是,
m=2*(a-amin)/(amax-amin)-1??(式一);
其中amax和amin分別為歸一化前數據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是歸一化后的值。
作為優選,步驟3中所述的確定BP網絡GFET模型隱含層結構,其主要依靠試湊法,具體實現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3.1:選擇雙隱含層結構;
步驟3.2:確定隱含層數目后,設定兩項判斷BP網絡GFET模型輸出優良與否的評判標準,再選定神經元個數為一定范圍,對其進行循環掃描,選擇效果最好的網絡結構;其中兩項判斷BP網絡GFET模型輸出優良與否的評判標準分別是:
評判標準1:測試樣本目標電流與GFET模型對測試樣本預測電流之間的誤差絕對值和errorsum,優良標準為其值小于0.01;
評判標準2:測試樣本目標向量與GFET模型對測試樣本預測電流之間的均方誤差errormse,優良標準為其值小于10e-10;
在對神經元個數的循環掃描中,選擇errorsum和errormse較小的BP網絡結構;若多個網絡結構的errorsum和errormse值相似,則選擇神經元數目最少的網絡結構。
作為優選,步驟4中所述的GFET模型構建和訓練,具體實現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4.1:BP網絡GFET模型隱含層的傳遞函數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6486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