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工業(yè)廢水、廢氣處理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10362330.X | 申請日: | 2015-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917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文耕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慶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B01D53/00;B01D53/84;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246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業(yè)廢水 廢氣 處理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業(yè)廢料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工業(yè)廢水、廢氣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廢氣以及廢水。廢氣以及廢水如不及時處理,不僅會影響工廠的正常生產(chǎn),而且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甚者,給工廠的工作人員及其周邊居住人員帶來安全隱患。
目前,廢氣一般采用熱力燃燒法、催化燃燒法、冷凝法、噴淋法以及生物法。
熱力燃燒法,在高溫下有機廢氣與燃料氣充分混合,實現(xiàn)完全燃燒,適用于處理高濃度、小氣量的可燃性氣體,凈化效率高,有機廢氣唄切底氧化分解。但,存在處理成本高,易形成二次污染的不足。
催化燃燒法,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使得有機廢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迅速氧化成水喝二氧化碳,達到治理的目的。但是,催化劑易中毒,投入成本高。
通過列管冷凝器冷凝的冷凝作用,將高溫廢氣冷凝成液狀,進行有效分離、去除。但是采用單純的列管冷凝器對高溫廢氣進行冷凝分離,冷凝去除的效率較低,對于一些溫度很高的廢氣,如二聚酸在進行薄膜蒸發(fā)時產(chǎn)生的廢氣,達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噴淋法通過噴灑清水吸收廢氣中的有害氣體。此種方法操作簡單,但只能去除廢氣中部分水溶性廢氣,對于不溶于水的惡臭物質進化效果不好,吸收率有待提高。
生物法,利用生物的生命過程把廢氣中氣態(tài)污染物分解轉化成少或甚至無害的物質。單純的生物膜處理,需要懸掛大量的膜,且反應條件不易控制。
傳統(tǒng)工藝對工業(yè)廢水進行處理存在以下幾點不足:其一,廢水經(jīng)沉降池以及調節(jié)池處理后,通常直接進入AO池進行有機物的分解。由于直接進入AO池的廢水未進行油-水分離,加重了AO池的分解負擔;其二,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狀顆粒,懸浮在廢水中,不易清除。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凈化效率高、凈化效果好的工業(yè)廢水、廢氣處理系統(tǒng)。
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工業(yè)廢水、廢氣處理系統(tǒng),包括廢氣處理裝置以及廢水處理系統(tǒng),所述廢氣處理裝置將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廢氣進行分解、沉降處理,所述廢水處理系統(tǒng)將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以及所述廢氣處理裝置產(chǎn)生的廢水進行凈化處理;
所述廢氣處理裝置從前至后依次包括高溫廢氣處理裝置、噴淋凈化廢氣裝置以及除臭裝置;
所述高溫廢氣處理裝置包括通氣罐、第二列管冷凝器、盤管以及制冷系統(tǒng);所述通氣罐的下端開設有進氣口;所述盤管呈螺旋狀設置在所述通氣罐的內部空腔中,所述盤管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所述盤管的頂部設置有出水口,所述盤管的進水口以及所述盤管的出水口均延伸至所述通氣罐的罐體外;所述盤管的進水口與所述制冷系統(tǒng)的排水口相通連,所述盤管的出水口與所述制冷系統(tǒng)的入水口相通連;所述第二列管冷凝器設置在所述通氣罐的上方,所述第二列管冷凝器的底部通過第二導氣管與所述通氣罐的頂部相通連,所述第二列管冷凝器的頂部連接有第一排氣管;
所述噴淋凈化廢氣裝置包括第一進氣管、至少一個噴淋主體裝置以及第二排氣管;所述噴淋主體裝置的下端開設有第一入氣口,所述噴淋主體裝置的頂部開設有第一排氣口,所述噴淋主體裝置的內部設置有噴淋裝置,所述噴淋主體裝置的下端開設有廢液排出口;所述第一進氣管的出口與所述第一入氣口相連通,所述第一排氣口與所述第二排氣管相連通;
所述除臭裝置包括第三進氣管、除臭主體裝置以及第三排氣管;除臭主體裝置的內部空腔懸掛有若干塊生物膜;所述第三進氣管的出口與所述除臭主體裝置的進氣口相連通,所述除臭主體裝置的排氣口與所述第三排氣管相連通;
所述廢水處理系統(tǒng)按工藝流程從前至后依次包括沉降池、隔油池、厭氧池、中和池、氣浮池、一級沉淀池、有氧池以及二級沉淀池;所述沉降池將廢水進行固液分離,所述隔油池將廢水進行水相-油相分離;所述隔油池配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將分離出的廢水提升至厭氧池中;所述厭氧池對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所述中和池對進厭氧池處理后的廢水進行中和處理,所述氣浮池的底部設置有吹風裝置,所述氣浮池通過所述吹風裝置將所述氣浮池廢水中的懸浮顆粒吹到液面,而將懸浮層下面的廢水提入所述一級沉淀池進行沉淀;所述有氧池對流入其中的廢水進行硝化處理;所述二級沉淀池將流入其中的廢水進行再次沉降。
優(yōu)選地:所述通氣罐的底部還開設有廢液排出口,所述處理裝置還包括廢液收集裝置;所述廢液收集裝置包括導液管以及廢液收集罐,所述廢液收集罐的頂部通過所述導液管與所述通氣罐的廢液排出口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慶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安慶市虹泰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6233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