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分離裝置有效
申請?zhí)枺?/td> | 201510360015.3 | 申請日: | 2015-06-26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1844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0 |
發(fā)明(設計)人: | 黨偉;黃輝;譚文捷;唐志偉;王莉莉;胡長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
主分類號: | C10G33/06 | 分類號: | C10G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劉華聯(lián)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離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至少能夠分離油和水的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油田已進入了高含水的開采期,為了增產穩(wěn)產的需要,大部分油田需要采用注水開采技術,這種開采技術將促使采出的原油內含有大量水,聯(lián)合站每天需對這種高含水采出液進行加熱脫水處理,脫水后又需要把脫出的水返輸至注水站,對水的加熱及水的長距離往返輸送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也增加了運行、管理和維護的成本。
為了降低以上所述成本,人們往往采用預分水技術,即在井場、分壓泵站和/或轉接站提前把原油內的水分離出來,然后把分離后的含水量低的原油輸送至聯(lián)合站進行集中加熱脫水處理,由此可以降低聯(lián)合站的來水量,降低聯(lián)合站向注水站的返輸水量,由此可以降低能耗,降低運行、管理和維護的成本。
目前,預分水技術通常需要專用的分離器,現(xiàn)有的分離器的排水口的排油量較多,影響排水口的排出水的質量。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提供一種分離裝置,其能夠有效降低排水口的排油量,提高排水口的排出水的質量。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分離裝置,所述分離裝置包括:至少能夠分離油和水的分離器,所述分離器包括位置依次增高的排水口和排油口;以及與所述分離器的排水口相連的導流管,所述導流管的出口端設置成不低于所述分離器的排油口。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管的出口端為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開口端面與水平面相平行。
進一步地,上述分離裝置還包括用于容納所述導流管的出口端的暫存箱,在所述暫存箱的外壁上開設有出水口和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的出油口。
進一步地,在所述暫存箱的內壁上設有用于形成凹槽的成槽件,所述凹槽與所述暫存箱的出油口相連通,所述凹槽的頂端為開口。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的開口與水平面相平行,所述凹槽比所述導流管的出口端至少高25cm。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管的出口端高于所述暫存箱的出水口且低于所述暫存箱的出油口。
進一步地,所述分離裝置還包括三通,所述三通包括位置依次增高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用于排油,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與所述分離器的排油口相連,所述第三接口用于排氣。
進一步地,所述分離器為油水泥分離器,所述分離器還包括位置低于所述排水口的排泥口。
進一步地,所述分離器為管式分離器。
在本申請中,各口所流出的流體都是混合液,例如排水口所排出的流體中含水量偏高,而油和其他物質的含量相對偏少。
根據本發(fā)明的分離裝置合理科學地應用了分離器上的導流管的出口端的所在位置,提高了分離器內的油的上浮速度,由此可顯著降低分離器的排水口的排油量,從而提高分離器的排水口的排出水的水質質量,同時還可保證該排水口附近的流動平穩(wěn)性。
另外,根據本發(fā)明的分離裝置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生產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實施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在下文中將基于實施例并參考附圖來對本發(fā)明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
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的分離裝置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附圖并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的分離裝置10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分離裝置10包括分離器20。該分離器20可選為預分水技術中的常規(guī)分離器,但是該分離器20優(yōu)選為管式分離器。管式分離器具有較高的處理速度,被廣泛應用在原油運輸技術領域中。管式分離器主要由多根管彼此連接而成。分離器20可選為申請?zhí)枮镃N201510138000.2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所記載的管式分離器。分離器20包括位置依次增高的排泥口2、排水口3和排油口4。也就是說,管式分離器20的排泥口2、排水口3和排油口4相對于水平面的高度依次增加。排泥口2、排水口3和排油口4的開口所在面優(yōu)選位于豎直平面內,以便降低輸送各流體所需的動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600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柴油中含氮化合物的雙柱固相萃取法
- 下一篇:低溫甲醇洗的改進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