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彩色QR碼的編/解碼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340217.1 | 申請日: | 2015-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9963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元枝;鄧艷;史紹亮;姜文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19/06 | 分類號: | G06K19/06;G06K7/1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華杰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45112 | 代理人: | 楊雪梅 |
| 地址: | 541004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彩色 qr 解碼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二維碼,具體是彩色QR碼的編/解碼方法。
背景技術
條碼技術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數據采集和信息處理的速度,已成為自動識別領域的重要分支。國內常用的一維條碼如歐洲商品編號(European Article Number,EAN),通用商品代碼(Universal Product Code,UPC)、39碼、交叉25碼等的普遍局限性是信息密度低、數據容量小、只能在一個維度上表示信息,無糾錯能力、不具備加密功能、嚴格依賴于數據庫或聯網等。由于一維條碼容量的局限性,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于是二維條碼應運而生。二維條碼可以在有限的幾何空間內,在橫縱兩個維度上表示更多的信息,在編碼范圍、信息密度和糾錯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作為黑白二維碼中容量最大的快速響應矩陣碼(Quick Response Code,QR碼),版本為40,糾錯等級為L的QR碼也只能存放7089個數字或4296個大寫字母或2953個ASCII字符或1817個中國漢字。條碼的應用普及對條碼的信息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迫切的希望在更小的儲存空間內儲存更多的數據容量、兼容更多的字符類型。盡管現有的彩色二維碼,如ColorCode、高容量的彩色條碼(High Capacity Color Barcode,HCCB)、移動多彩色復合碼(Mobile Multi-Colour Composit,MMCC)、高容量的彩色二維碼(High Capacity Colored Two Dimensional Code,HCC2D)等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數據容量的擴充,但是其容量最多為標準黑白QR碼的4倍,而且現有的彩色二維碼存在以下缺陷:
1.對光照條件十分敏感,因為同一種顏色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呈現的顏色不一樣;
2.要求編碼顏色在RGB顏色空間中相距最遠,以提高顏色的辨識率;
3.彩色二維碼在編碼/解碼過程中,顏色空間的轉換會導致顏色信息的丟失;
4.需要利用參考顏色來處理彩色二維碼的偏色問題,計算復雜度大幅增加;
5.解碼正確率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彩色QR碼的編/解碼方法,該編碼方法保留了標準黑白QR碼的可靠性和魯棒性,利用無損壓縮算法使得彩色QR碼的數據容量遠大于同類型的彩色二維碼。且編碼顏色不要求在RGB顏色空間中相距最遠來提高顏色的辨識度,彩色QR碼的編/解碼過程不需要進行顏色空間的轉換,即不會導致顏色信息的丟失,彩色QR碼解碼時對環境光照無特殊要求,不需要利用參考顏色作為調色板,計算復雜度大大降低,且解碼正確率為100%。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彩色QR碼的編碼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輸入待編碼的字符串,形成源數據信息流;
2)用壓縮算法對源數據信息流進行壓縮;
3)根據QR碼的編碼規則,進行數據分析形成數據碼字流;
4)根據數據碼字流的字節數,利用最小尺寸原則初始化彩色QR碼;
5)在步驟3)的基礎上,用理德-所羅門碼(Reed-Solomon,RS)算法對數據碼字流進行分塊糾錯,形成糾錯碼字流;
6)將生成的糾錯碼字流添加到數據碼字流后面形成總碼字流,構造信息的最終碼字序列,必要時加入剩余位;
7)填充功能圖形區域,其中功能圖形包括尋像圖形、分隔符、定位圖形、校正圖形;
8)填充格式信息和版本信息;
9)對數據和糾錯碼字區域進行掩膜;
10)根據QR碼符號字符的排列規則,在步驟8)和步驟9)的基礎上填充數據碼字和糾錯碼字;
11)根據顏色映射表,生成彩色QR碼。
上述編碼方法中,步驟2)中壓縮算法只要是無損壓縮算法均可實現其功能。
上述編碼方法中,步驟4)彩色QR碼初始化過程中,隨著顏色種類的增多,QR碼的數據密度也隨之增大,假定使用的顏色數為2k種,每個模塊可儲存的比特數定義為:
BMP(Bits Per Module)=log2(2k)=k,其碼字總數、剩余位、數據碼字數、糾錯碼字數、糾錯的塊數等均變為標準黑白QR碼的K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402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