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干旱半干旱區林木集雨抗旱栽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326104.6 | 申請日: | 2015-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0456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朱元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元龍 |
| 主分類號: | A01G23/00 | 分類號: | A01G2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48100 甘肅省***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干旱 旱區 林木 抗旱 栽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林業工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干旱半干旱區集雨保墑的林木抗旱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占國土總面積的2/3,干旱缺水已經不僅嚴重影響我國的農業發展,而且也影響著生態環境和林業的發展。合理的聚水保墑技術是提高林地水分效率的關鍵環節。節水已經是本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節約型社會建設已經成為中國當今甚至以后長期的目標。我國在幾千年的農業發展歷史中就一直在探索以水土保持為主的雨水積蓄利用技術,如何利用集水技術應用于作物補充條件下的微生境生態系統,解決好“降雨—作物—環境”之間統一關系的最優調控,是實現雨水高效利用的關鍵。近十幾年來,我國在雨水利用方面取得很多集雨成果,特別是西北地區集雨飲水、集雨灌溉等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林業工程中,林地集雨措施有魚鱗坑、水平溝、水平階等傳統技術措施。這些技術措施具有較好的集雨入滲效果,但是,普遍存在有效時間短和蒸發失水嚴重的問題。因此,集雨就地入滲和保墑同時具備的功能措施一直是廣大林業技術人員的追求目標。比如,發明專利CN103461070A公開了一種干旱種植區坡地集雨抗旱方法及結構,該方法是在干旱種植坡區上的田地中設有與坡向相同的地壟,在地壟及兩地壟之間的壟溝內鋪地膜,并在田地的坡底處開設集雨溝,在集雨溝的一端開設集雨坑,同時在水平面低于集雨坑處設多個盛雨袋,盛雨袋的一端通過塑料軟管與集雨坑連接,另一端設有可控排水口。再如發明專利CN103556672A、CN102524014B、CN102246628B,均有涉及覆蓋包括地膜在內的集雨板材的集雨層面來集雨保墑的技術。此類技術對農民來說,成本相對較高,操作步驟繁多,費時費工;林木個體的集水面小,且雨水分配不均。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干旱半干旱區的易操作、無污染、低成本、高效率、長時效集雨保墑的林木抗旱栽培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干旱半干旱區林木集雨抗旱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⑴在土質為沙土或壤土的林木栽培地上,順樹行、沿等高線水平開挖集雨溝,溝寬2m,樹木種植行在溝的中心線上,將溝的兩側面整平,呈“V”型,溝的側面坡度為10°~45°,按株距的長度將溝用土隔成竹節狀分段溝,在每段溝區距離較近的分隔埂1~1.5m處,開挖一個直徑0.5~1m、深度10cm的圓形栽植穴,每穴栽植樹木一株;
⑵選擇厚度為0.008~0.01mm、寬度為1.2~1.5m的抗老化地膜,雙膜對接縱向覆蓋竹節狀“V”型集雨溝區域,對接處用土鎮壓嚴實,橫向的竹節狀分隔埂上用土鎮壓地膜,在樹穴處地膜上打1~3個圓徑為1cm的滲水小孔;
⑶在降雨前、補水灌溉時可于樹穴中追施肥。
所述的抗老化地膜為無色透明膜、有色地膜中的一種,優選黑色抗老化地膜。
所述的林木抗旱栽培方法,適用于干旱區半干旱區的坡地、平地上各類經濟林木建園栽培以及城市園林綠化樹木、珍稀名貴樹木、木本花卉的大苗培育,也適用于生態林木的抗旱造林,尤其適用于干旱區經濟林建園初期的幼齡樹的栽培。所述的林木抗旱栽培方法采用純人工實施,更可利用旋耕機、挖溝機、覆膜機進行人機結合實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⑴本發明可有效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土壤含水率;大幅提高林木栽植成活率、保存率、生長量;明顯延長林木生長期、加快林木生育進程,縮短苗木育成出圃期限,可促使經濟林木提早形成豐產樹形、進入盛果期,果園單產提高30%以上;大幅減少灌溉次數、灌溉水量,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⑵“V”型膜面結構集流效率高,同時地膜下土壤的積溫、單株植株的增溫面積也增加,促進了根系的發育;竹節狀結構確保林木個體均可獲得分配均勻的雨水,防止形成地表徑流,有效保持水土;可為植株個體營造了寬2m、長等于株距(m)、集流面積(m2)=株距(m)×2(m),使林木獲得較大的光合營養空間;年均單株植株理論集流總量(m3)=株距(m)×2(m)×當地年均降雨量(m)。
⑶土方量小,勞動成本低廉,一次覆膜至少可連續使用2至3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干旱半干旱區林木集雨抗旱栽培方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明作闡述,不構成對本發明的范圍性限制。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元龍,未經朱元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2610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滴灌的粉壟機及其滴灌的方法
- 下一篇:青花椒的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