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集約型裝置及其建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318922.1 | 申請日: | 2015-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6039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廖思紅;鄧文強;胡曉宇;陳亮;王超;裴娜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沃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5 | 代理人: | 張凱,劉麗君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漢市光***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處理 農村 生活 污水 集約 裝置 及其 建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集約型裝置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耕種的農藥和肥料殘留、養殖污水排放量急劇增加,對自然水體和土壤造成的嚴重的污染,同時農村分散式生活產生的大量污水也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中,造成嚴重的水體、土壤污染,水體和土壤被污染后,有害化合物、重金屬等污染物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導致農村癌癥人口急劇增加,嚴重損害了農村人口的健康。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主要是將污染物就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處理。就地處理的方法為:將污染物排入土地或濕地等自然系統,進行自然分解;資源化處理的方法為:將污染物排入砂濾池、一體化好氧處理系統、凈化槽等人工處理系統,不僅能夠將污染物進行凈化,而且能夠得到生物肥料。
采用就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處理的能量消耗較少、成本較低、運行簡單、管理方便,符合我國農村發展落后、技術含量低、人才緊缺、自動化程度低、經濟滯后的現狀。
申請號為201010139475.0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該裝置包括順次連接的沉砂池、厭氧消化池和生態凈化濾池,采用該方法處理后的污水能夠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一級要求。但該裝置的占地面積較大,制作成本較高,結構復雜、管理維護難度大,不適應農村地區使用。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集約型裝置及其建造方法,不僅占地面積較小,而且運行管理方便、建造和維護成本較低。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集約型裝置,包括:若干污水匯集管道;
順次連接的厭氧消化系統、好氧消化池和生態凈化系統;所述若干污水匯集管道均為一端與居民用水排水口連接,另一端與厭氧消化系統連接;所述厭氧消化系統包括順次連接的一級厭氧消化池、二級厭氧消化池和三級厭氧消化池;
所述一級厭氧消化池、二級厭氧消化池、三級厭氧消化池和好氧消化池的容積計算公式均為:V=aNqt/(24*1000),所述N為服務的人口數量;所述a為污水的產生系數0.7~0.9;所述q為人均用水量80~120L/d,所述t為水在對應消化池中停留的時間,水在一級厭氧消化池中停留的時間為4~7天、水在二級厭氧消化池中停留的時間為2~4天、水在三級厭氧消化池中停留的時間為2~4天、水在好氧消化池中停留的時間為2~4天。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述一級厭氧消化池的內部設置有厭氧微生物填料層,所述厭氧微生物填料層與一級厭氧消化池頂部平行,所述厭氧微生物填料層的頂部與一級厭氧消化池頂部之間的距離為80~100cm。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一級厭氧消化池和二級厭氧消化池通過第一連通管連接,所述第一連通管包括進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進水端高于出水端,所述進水端位于一級厭氧消化池的內部,所述出水端位于二級厭氧消化池的內部,所述進水端與一級厭氧消化池內頂之間的距離為15~30cm,出水端與二級厭氧消化池內底之間的距離為30~50cm。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二級厭氧消化池和三級厭氧消化池通過第二連通管連接,所述第二連通管包括進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進水端高于出水端,所述進水端位于二級厭氧消化池的內部,所述出水端位于三級厭氧消化池的內部,所述進水端與二級厭氧消化池內頂之間的距離為15~30cm,所述出水端與三級厭氧消化池內底之間的距離為30~50cm。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好氧消化池通過第三連通管與厭氧消化系統的三級厭氧消化池連接,所述第三連通管包括進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進水端高于出水端,所述進水端與三級厭氧消化池內頂之間的距離為15~30cm,所述出水端與好氧消化池內底之間的距離為15~30cm。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好氧消化池的內部設置有曝氣裝置和好氧凈化裝置,所述曝氣裝置位于好氧凈化裝置的上方,所述好氧凈化裝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設置與好氧微生物填料層、秸稈碳層、礫石層和濾網,好氧微生物填料層與好養消化池內底之間的距離為30~50cm,其橫截面呈方形,其表面積與好樣消化池底面積相等。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生態凈化系統包括若干引流單元和若干種植管,每個引流單元上均設置有若干引流管,所述每個引流管均與一個種植管對應,所述每個引流管均為一端與好氧消化池連接,另一端通過對應的種植管與清水收集池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沃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沃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189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