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掌紋識別的移動支付驗證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309022.0 | 申請日: | 2015-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519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薛延學;裴芮;馬思欣;帥建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20/40 | 分類號: | G06Q20/40;G06Q20/32;G06K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 地址: | 71004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掌紋信息 驗證服務器 手掌圖像 后置攝像頭 移動支付 掌紋識別 智能手機 注冊階段 驗證 自帶 數據庫 預處理 采集 最小化處理 掌紋 標示信息 算法處理 信息儲存 移動互聯 掌紋特征 掌紋圖像 匹配 儲存 分割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掌紋識別的移動支付驗證方法,分為注冊和識別兩個階段。在注冊階段,通過智能手機自帶的后置攝像頭采集用戶的手掌圖像,依次經過手掌圖像分割、掌紋預處理、掌紋圖像的最小化處理和掌紋特征提取四個步驟提取用戶的掌紋信息,將該用戶的個人標示信息和掌紋信息通過移動互聯網上傳到驗證服務器,并將該用戶的信息儲存到驗證服務器的數據庫中。在驗證階段,通過智能手機自帶的后置攝像頭采集用戶的手掌圖像,通過一系列同樣算法處理得到用戶的掌紋信息,發送到驗證服務器,并與數據庫中注冊階段儲存的掌紋信息進行匹配,進而判斷該用戶是否可以支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特征身份識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掌紋識別的移動支付驗證方法,尤其適合復雜背景中掌紋識別的移動支付驗證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們除了可以利用手機收發短信、接打電話以外,還可以上網購物、支付、轉賬繳費等。當人們享受手機支付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手機支付采用的密碼或驗證碼驗證安全使得交易支付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風險,簡單密碼或驗證碼易被破解,復雜密碼或驗證碼難記憶。因此,基于手機支付的密碼或驗證碼驗證方式很難滿足移動交易支付的安全性需要。
生物特征具有不易遺忘、不易被盜、防偽性能好、隨身“攜帶”和隨時隨地可用等優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已經成為最具潛力的身份驗證技術,結合生物特征識別技術進行手機身份驗證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手是人與外界接觸最頻繁、最方便的部分,用手進行身份識別非常方便,從非接觸式攝像頭采集的低分辨率圖像就可以用于掌紋識別。與其他的生物識別相比,掌紋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相比于指紋,掌紋擁有更大的面積以及更為豐富的紋理信息,一般的攝像頭或者掃描儀都可以采集到很清晰的圖像,可以構建高性能的掌紋識別系統;相比于人臉識別,掌紋識別能輕易地區分雙胞胎以及整容人群;相比于虹膜,掌紋采集設備的價格更為低廉,采集方式也更容易讓用戶接受;相比于簽名,掌紋更加穩定可靠。
掌紋具有信息豐富、唯一性、低分辨率、穩定性和可靠性等特點,基于智能手機的掌紋識別符合非接觸式、低分辨率等生物特征驗證的發展趨勢。但是由于智能手機采集的掌紋圖像背景往往比較復雜,導致手掌區域不能正確分割,限制了掌紋識別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推廣。此外,針對智能手機的掌紋圖像快速定位、最小化快速處理的方法,是智能手機的掌紋驗證替代傳統移動支付密碼或驗證碼驗證的關鍵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掌紋識別的移動支付驗證方法,使掌紋識別技術能夠在智能手機上應用,解決了現有手機在上網交易支付時,采用密碼或驗證碼驗證方法的不安全性問題,還解決了智能手機在復雜背景下手掌分割的不完整和掌紋圖像快速定位、最小化快速處理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掌紋識別的移動支付驗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注冊階段
步驟1),錄入用戶的個人標示信息,并利用手機自帶的后置攝像頭采集用戶的手掌圖像。
步驟2),依次經過手掌圖像分割、掌紋預處理、掌紋圖像的最小化處理和掌紋特征提取四個步驟提取用戶的掌紋信息。
步驟3),將用戶的掌紋信息和個人標識信息上傳儲存到驗證服務器的數據庫中,完成注冊。
步驟二、驗證階段
步驟4),利用手機自帶的后置攝像頭采集用戶的手掌圖像。
步驟5),依次經過手掌圖像分割、掌紋預處理、掌紋圖像的最小化處理和掌紋特征提取四個步驟提取用戶的掌紋信息。
步驟6),將用戶的掌紋信息上傳到驗證服務器,并與數據庫中注冊階段儲存的掌紋信息進行匹配,若匹配成功,且與個人標示信息對應,則允許支付;若匹配失敗,無論是否與個人標示信息對應,都拒絕支付,同時將結果發送給手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090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互聯網招標投標方法及其系統
- 下一篇:一種付費內容獲取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