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297788.1 | 申請日: | 2015-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402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19 |
| 發明(設計)人: | 杜宏偉;陸偉;李力;張義飛;朱振濤;陳思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8/00 | 分類號: | A61B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鄭哲 |
| 地址: | 230026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超聲 成像 設備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超聲成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及系統。
背景技術
作為一種醫學影像技術,超聲成像技術已經被廣泛關注并被充分運用于臨床診斷中。目前廣泛使用的超聲成像系統以大型落地設備為主,有臺式電腦大小,移動需要專門的推車搭載,這種超聲成像系統無法靈活地應用到一些診斷現場,如針對救災現場的傷病人員的診斷、針對家中的活動不便的老人的診斷等。
為此,業界提供了一種便攜式超聲成像系統,該系統采用電池供電,其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隨地獲得患者人體組織和器官的超聲影像,為醫生的現場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目前常用的筆記本類型的便攜式超聲成像系統,成像和顯示交互均一體化實現,重量有數千克,對于醫生攜帶出診仍較為不便,且價格較為昂貴。
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生到患者家中或者社區進行上門醫療越來越重要,對便攜式超聲成像系統的體積、重量、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希望超聲成像系統獲得的影像信息能夠方便地為更多人(醫生或患者家屬等)獲知,但目前的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系統無法滿足這些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及系統,其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等優點,且可方便地接入互聯網進行超聲圖像的傳送。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包括:
超聲探頭,用于將電信號轉換成超聲波發射,以及用于接受超聲回波并轉換為電信號發送給系統控制及數據處理部分;
系統控制及數據處理部分,用于控制超聲波的發射及超聲回波的接收,以及將超聲回波轉換后獲得的電信號利用超聲波成像算法進行成像處理,獲得成像數據;
通信部分,用于將所述系統控制及數據處理部分獲得成像數據發送給接收設備。
該設備還包括:
超聲脈沖發射電路,與所述超聲探頭連接,用于將所述系統控制和數據處理部分產生的脈沖信號轉換為高壓脈沖信號,并通過模擬開關驅動所述超聲探頭發射超聲波;
回波接收電路,與所述超聲探頭連接,基于多通道超聲模擬前端實現,用于將所述超聲探頭接收到的超聲回波電信號進行放大濾波處理,并進行采樣后轉換成數字信號,再傳輸給所述系統控制及數據處理部分。
所述系統控制及數據處理部分為基于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結合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嵌入式架構實現。
該設備還包括電源管理部分,用于從單一低壓電源取電后轉換產生多種不同電壓電源,為其他部分供電。
所述通信部分通過無線或有線的方式將成像數據發送給接收設備。
該設備還包括:
指令接收部分,用于通過所述通信部分接收超聲成像操作指令,并通知所述系統控制及數據處理部分根據所述超聲成像操作指令控制超聲波的發射及超聲回波的接收。
一種超聲成像數據接收設備,包括:
超聲成像數據接收部分,用于接收上述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發送來的成像數據;
成像數據輸出部分,用于顯示或發送所述成像數據。
所述超聲成像數據接收部分及所成像數據輸出部分設置于移動終端設備中,所述成像數據輸出部分能夠通過互聯網或無線通信網絡發送所述成像數據;所述超聲成像數據接收部分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接收所述成像數據;且該設備還包括:
超聲成像數據控制部分,用于接收用戶通過虛擬按鍵輸入的控制操作命令,實現針對超聲圖像的幀率選擇、圖片保存或聯網發送的控制。
該設備還包括:
指令發送部分,用于向所述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發送超聲成像操作指令,所述超聲成像操作指令為本地根據用戶操作生成或遠程接收獲得。
一種便攜式超聲成像系統,包括上述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和超聲成像數據接收設備,所述便攜式超聲成像設備發送成像數據,所述超聲成像數據接收設備接收所述成像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977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