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下潛器艙門及具有該艙門的水下觀光潛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96051.8 | 申請日: | 2015-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5981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孫茂旭;張宇;蔡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煙臺宏遠氧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G8/00 | 分類號: | B63G8/00;B63B19/12 |
| 代理公司: | 煙臺雙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7225 | 代理人: | 呂靜 |
| 地址: | 264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下 艙門 具有 觀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潛水器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的是一種水下潛器的艙門及具有該艙門的水下觀光潛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還沒有CCS(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認證的水下觀光潛器產品,也沒有提供相應的艙門。
艙門要求:能夠承受雙向壓力且耐壓密封,具體的,艙內壓力為0.01Mpa時不漏氣,艙外水壓為50米水深時不漏水。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水下潛器艙門及具有該艙門的水下觀光潛器,以實現艙門的雙向耐壓密封。
為實現上述的技術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水下潛器艙門,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艙門包括鎖緊轉盤16、鎖緊軸17、棘爪1、棘爪限位2、棘輪3、艙外扳手4、O形密封圈5、軸套6、艙門蓋8、棘爪扭簧11、艙內鎖緊扳手18以及若干組鎖緊機構;
所述鎖緊軸17位于艙門蓋8的中心軸線處,鎖緊軸17的中心軸線與艙門蓋8的中心軸線重合,鎖緊軸17的兩端穿透艙門蓋8,定義鎖緊軸17的位于艙門蓋外側面的一端為外端,定義鎖緊軸17的位于艙門蓋內側面的一端為內端;鎖緊軸17上靠近外端處套有軸套6,軸套6與鎖緊軸17之間設置有O形密封圈5,軸套6與艙門蓋8固定連接;
軸套6與鎖緊軸17內端之間,自艙門蓋外向艙門蓋內的方向,鎖緊軸17上依次設置有棘輪3以及鎖緊轉盤16,棘輪3固定在鎖緊軸17上并能隨鎖緊軸17一同旋轉,鎖緊轉盤16套在鎖緊軸17上并與鎖緊軸17螺紋連接,鎖緊轉盤16上固定有棘爪1,棘爪與鎖緊轉盤16之間設置有棘爪扭簧11,艙門蓋8的內側面向鎖緊轉盤方向上固定有棘爪限位2,棘爪1的頭部能夠與棘輪3嚙合和分離,棘爪的尾部能夠與棘爪限位2接觸和分離;
鎖緊轉盤16的側壁上還均勻分布有若干組鎖緊機構,所述每組鎖緊機構包括鎖緊連桿15、鎖緊塊14、柱形的鎖緊限位套10,所述鎖緊連桿15的近心端與鎖緊轉盤16活動連接,所述鎖緊連桿15遠心端與鎖緊塊14通過可強力剪切斷的螺栓13固定連接,所述鎖緊限位套10的中心軸線與鎖緊軸17的中心軸線平行,所述鎖緊連桿15從柱形的鎖緊限位套10的側壁穿過,所述鎖緊限位套10與艙門蓋8的內側面活動連接,鎖緊限位套10能夠以鎖緊限位套10自身的中心軸線為軸旋轉。
上述水下潛器艙門,鎖緊軸17的外端螺紋連接有艙外扳手4,鎖緊軸17的內端螺紋連接有艙內鎖緊扳手18。
水下潛器艙門,鎖緊機構為4-10組。
一種具有上述任一一種結構的艙門的水下觀光潛器,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潛器腔體、艙門以及艙門圍欄9,艙門蓋8與艙門圍欄9鉸接,艙門蓋8通過艙門圍欄9與潛器腔體共同圍成一個空腔;艙門圍欄9上設置有用于鎖緊塊14出入的槽,所述鎖緊塊14能夠伸入槽內。
上述水下觀光潛器,艙門蓋8與艙門圍欄9之間還通過強力開門螺栓7連接。
上述水下觀光潛器,艙門圍欄9的邊緣固定連接有兩個圍欄端部鉸鏈板20,所述艙門蓋8上固定有兩個艙門蓋鉸鏈板21,兩個艙門蓋鉸鏈板21與兩個圍欄端部鉸鏈板20一對一鉸接,兩個鉸接點之間連接有彈簧軸,彈簧軸上套有艙門蓋開啟輔助彈簧19。
上述水下觀光潛器,艙門蓋鉸鏈板21上還固定有艙門蓋鉸鏈板定位尾巴27,圍欄端部鉸鏈板20上固定有艙門蓋開啟限位塊12,所述艙門蓋開啟限位塊12在艙門蓋鉸鏈板定位尾巴27的運動軌跡上。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采用純機械方式控制艙門的開啟和關閉,相對于電子控制方式,密封性好,更加可靠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的剖面結構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棘輪、棘爪、棘爪限位、棘爪扭簧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4-1為圖1中鎖緊轉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4-2為圖4-1的俯視圖;
圖5為圖1中棘爪、棘爪限位的結構放大圖;
圖6-1為圖1中艙門蓋的結構放大圖;
圖6-2為圖6-1的俯視圖;
圖7-1為圖1中鎖緊連桿的結構放大圖;
圖7-2為圖7-1的俯視圖;
圖8為圍欄端部鉸鏈板與艙門蓋鉸鏈板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艙門蓋鉸鏈板的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煙臺宏遠氧業有限公司,未經煙臺宏遠氧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9605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低能耗可快速控變靜升降裝置
- 下一篇:水下自然呼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