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VI型緩慢消化淀粉的超聲輔助酸堿沉淀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78670.4 | 申請日: | 2015-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9300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海華;王雨生;王慧云;尚夢珊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L3/02 | 分類號: | C08L3/02;C08K5/09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陳永寧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ub 緩慢 消化 淀粉 超聲 輔助 酸堿 沉淀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產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超聲輔助酸堿沉淀法制備VI型緩慢消化淀粉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緩慢消化淀粉制備方法主要有物理改性、化學改性和酶法改性。物理改性以熱處理方法為主,能耗較高。化學改性和酶法改性工藝相對復雜,改性程度難以控制。淀粉與脂肪酸絡合后,形成V型包合物,其結晶結構緊密度、有序度比天然淀粉大大提高。淀粉包合脂肪酸后,與淀粉酶的結合位點數減少。因此,淀粉-脂肪酸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酶解性。其中,VI型淀粉-脂肪酸包合物的結晶致密度適宜,不完美晶體數量較多,利于形成緩慢消化淀粉。
淀粉-脂肪酸包合物的制備方法有熱熔法、DMSO/H2O法、酸堿沉淀法等,其中酸堿沉淀法工藝簡單,安全無毒,產品得率較高。但目前此法主要用于高直鏈淀粉-脂類復合物的制備。這是因為高直鏈玉米淀粉中,直鏈淀粉含量較高,包合脂類物質的能力較強。但高直鏈玉米淀粉不易獲取、價格昂貴。普通玉米淀粉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其中含有25%左右的直鏈淀粉,通過一定手段提高其包合脂肪酸的能力,也可用于制備慢消化淀粉。此外,酸堿沉淀法中,多采用鹽酸、檸檬酸等調節pH。本方法采用酒石酸,比鹽酸安全性更高。
對淀粉懸濁液進行超聲預處理,使淀粉顆粒均勻分散、充分糊化,這有利于提高普通玉米淀粉絡合脂肪酸的能力。目前鮮有關于采用超聲預處理法制備包合物或慢消化淀粉的報道。
發明內容
在本發明提供了超聲輔助酸堿沉淀法制備VI型緩慢消化淀粉的方法。本發明選用7種不同碳鏈長度及不飽和度的脂肪酸與普通玉米淀粉包合,得到VI型晶體結構、緩慢消化淀粉含量高的包合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超聲輔助酸堿沉淀法制備VI型緩慢消化淀粉的方法,將普通玉米淀粉分散于KOH溶液中配成懸濁液;先進行超聲預處理,然后糊化,再加入7種脂肪酸配成混合液,采用酒石酸調節pH至4.7;結晶,分離,洗滌,冷凍干燥。
具體的制備工藝為:
(1)VI型包合物的制備:將普通玉米淀粉分散于KOH溶液中配成懸濁液;先進行超聲預處理(30℃,200W,10min),然后糊化10min,除普通玉米淀粉與亞麻酸比例為9:1外,普通玉米淀粉與其余脂肪酸比例按10:1加入淀粉溶液配成混合液,采用酒石酸調節pH至4.7,攪拌結晶。普通玉米淀粉與豆蔻酸、棕櫚酸、油酸的結晶時間為30min,與硬脂酸、共軛亞油酸的結晶時間為60min,與亞麻酸的結晶時間為90min,與亞油酸的結晶時間為120min。
(2)洗滌:用50%的乙醇充分洗滌沉淀物,3000r/min離心5min,重復3次。
(3)干燥:干燥方法為真空冷凍干燥48h。
本發明的有益成果:
(1)本發明采用酸堿沉淀法制備淀粉-脂肪酸包合物,采用酒石酸調節pH,工藝簡單,安全無毒,產品得率較高。
(2)本發明通過超聲預處理提高普通玉米淀粉包合脂肪酸的能力,與高直鏈玉米淀粉相比,成本大大降低。
(3)本發明制備的 VI型緩慢消化淀粉含量高、血糖生成指數低,脂肪酸可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價值較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普通玉米淀粉-共軛亞油酸包合物為例。
實施例1
稱取普通玉米淀粉6g,分散于KOH(0.01mol/L)溶液中,沸水浴糊化10min,按照普通玉米淀粉:共軛亞油酸為9:1的比例稱取共軛亞油酸,溶于預熱到60℃的KOH(0.01mol/L)溶液中,將淀粉溶液與脂肪酸溶液在60℃下混合,用1.5mol/L的酒石酸調節pH至4.7,攪拌反應一定時間后,冷卻、離心,用50%乙醇(v/v)溶液洗滌3次,棄去上清液,將沉淀冷凍干燥48h,得到緩慢消化淀粉樣品。經測定,普通玉米淀粉-共軛亞油酸的復合指數為8.54%。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農業大學,未經青島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7867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