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配體和Cu(I)雙金屬硫雜冠醚大環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78638.6 | 申請日: | 2015-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373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02 |
| 發明(設計)人: | 馬建平;吳萬福;吳祥雯;尹詩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13/14 | 分類號: | C07D413/14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崔苗苗 |
| 地址: | 250014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cu 雙金屬 硫雜冠醚大環 合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合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有機配體和Cu(I)雙金屬硫雜冠醚大環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冠醚類化合物是主客體化學中的一類重要的人工合成受體,對于該類受體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化學領域中最具生命力的研究領域之一。在配位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無機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化學、農業化學、理論物理化學、光化學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硫雜冠醚是其中的一類更具特色的超分子,該類化合物與金屬離子配位更容易且能夠形成更穩定的配位絡合物,而目前絕大多數的冠醚類化合物都是純有機的大環分子結構,在穩定性方面比無機化合物差了很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Cu(I)雙金屬硫雜冠醚大環的合成方法。為了增加冠醚類化合物的穩定性,我們利用有機-無機復合材料的合成技術,用自組裝的方法合成了以金屬為節點的金屬環狀硫雜冠醚型超分子。并且為了合成的冠醚型超分子結構更加穩固,我們選用了以螯合配位官能團為端基開鏈冠醚型有機配體,與Cu(I)離子成鍵關環,合成方法簡單,易操作,收率高且產物單一,易于分離。
本發明提供了Cu(I)雙金屬硫雜冠醚大環的合成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Cu(I)雙金屬硫雜冠醚大環,其分子式為Cu(C10H5N3O4)(BF4)2,結構式如下:
上述的Cu(I)雙金屬硫雜冠醚大環的合成方法,采用2-(5-(2-喹啉基惡二唑基)-1,4-丁二硫醚為有機配體,與Cu(ClO4)2或Cu(BF4)2配位聚合反應制得。
具體合成過程如下:
將Cu(ClO4)2或Cu(BF4)2溶于甲醇,2-(5-(2-喹啉基惡二唑基)-1,4-丁二硫醚溶于二氯甲烷,于10~15℃下,將Cu(ClO4)2或Cu(BF4)2的甲醇溶液鋪在2-(5-(2-喹啉基惡二唑基)-1,4-丁二硫醚上,鋪層后靜置3-14天,得到黃色塊狀晶體,即Cu(I)離子的Cu(I)雙金屬硫雜冠醚大環。
優選的是,所述2-(5-(2-喹啉基惡二唑基)-1,4-丁二硫醚L、二氯甲烷、甲醇、Cu(ClO4)2或Cu(BF4)2的投料摩爾比為1:(3500-4000):(5600-6300):2。
優選的是,所述2-(5-(2-喹啉基惡二唑基)-1,4-丁二硫醚,其化學結構式如下:
優選的是,所述2-(5-(2-喹啉基惡二唑基)-1,4-丁二硫醚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5-(2-喹啉基)-3-巰基-1,3,4-惡二唑、K2CO3、丙酮和1,4-二溴丁烷,按摩爾比:1:(2.4~2.6):(60~70):1.1混合,常溫攪拌24h,用CH2Cl2硅膠柱層析,得白色產品,即為2-(5-(2-喹啉基惡二唑基)-1,4-丁二硫醚。
優選的是,所述鋪層處理在規格為20×200mm的硬質玻璃試管中進行。
本發明還提供了用于合成Cu(I)雙金屬硫雜冠醚大環的有機配體,其化學命名為2-(5-(2-喹啉基惡二唑基)-1,4-丁二硫醚,其化學結構式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師范大學,未經山東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7863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在線組裝及定位工裝機
- 下一篇:作為HIF羥化酶抑制劑的苯并噻喃衍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