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塑膠前殼、電視機和塑膠前殼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278630.X | 申請日: | 2015-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44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代青;柴巖峰;劉亞東;羅海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9/00 | 分類號: | C08L69/00;C08L55/02;C08K7/14;C08K7/2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18052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塑膠 電視機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視領域,尤其涉及塑膠前殼、電視機和塑膠前殼的制造方 法。
背景技術
現有電視機的前殼均屬于絕緣體,前殼的表面電阻在1012Ω以上,不具有 導電性能;而電視機在工作中會產生靜電,為了避免靜電對電視機內的器件 造成損壞以及對用戶造成危害,通常采用在前殼的內壁四周粘貼導電膠帶和 導電布,以將電視機工作中產生的靜電的進行釋放。然而,通過上述方式釋 放靜電的電視機,需要增加導電膠帶和導電布,且還需在生產過程中增加粘 貼導電膠帶和導電布的工序,導致電視機的原料成本增加、生產效率較低。
鑒于上述不足,提出一種降低電視機成本且提升生產效率的抗靜電前殼 的方案,非常有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塑膠前殼、電視機和塑膠前殼的制造方 法,旨在解決電視機的成本高、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塑膠前殼,所述塑膠前殼包括1~5%重 量比的碳納米管和余量的塑膠基材。
優選地,所述塑膠基材由聚碳酸酯、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玻璃 纖維構成,或由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玻璃纖維構成。
優選地,所述塑膠前殼中的碳納米管的重量比為1.5%,所述塑膠基材中 的玻璃纖維的重量比為10%。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視機,所述電視機包括如 上所述的塑膠前殼。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塑膠前殼的制造方法,所述塑膠前殼的制造方法包括:
準備含有1~5%重量比的碳納米管的塑膠基材;
將所述塑膠基材進行干燥;其中,干燥溫度為75~85℃,干燥時間為3~4 小時;
在注塑模具的熱流道溫度為240~260℃且所述注塑模具的定模表面溫度 大于等于120℃時,將干燥后的塑膠基材注塑到模腔中并保壓;
將所述模腔的溫度冷卻到40~55℃,取出所述模腔中的產品。
優選地,所述塑膠基材由聚碳酸酯、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玻璃 纖維構成,或由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玻璃纖維構成。
優選地,所述塑膠基材中的碳納米管的重量比為1.5%,所述塑膠基材中 玻璃纖維的重量比為10%。
本發明的塑膠前殼、電視機和塑膠前殼的制造方法,塑膠前殼內含有 1~5%的碳納米管,使得塑膠前殼的表面電阻降低,達到具有導電功能,從而 使采用該塑膠前殼的電視機,可通過塑膠前殼釋放靜電,無需在塑膠前殼內 側壁粘貼導電膠帶和導電布,降低了電視機的成本,并且,省去了粘貼導電 膠帶和導電布的工序,提升了電視機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塑膠前殼的拉伸強度和彎曲強度與塑膠前殼中碳納米管的 含量的關系曲線圖;
圖2為本發明塑膠前殼的彎曲模量與塑膠前殼中碳納米管的含量的關系 曲線圖;
圖3為本發明塑膠前殼的制造方法較佳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 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 定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塑膠前殼,該塑膠前殼包括1~5%重量比的碳納米管和余 量的塑膠基材。由于碳納米管具有導電性,在塑膠前殼中分布了碳納米管可 使得塑膠前殼的表面具有導電性能,降低了塑膠前殼的表面電阻。塑膠前殼 可通過由包含1~5%重量比的碳納米管的塑膠基材經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其 中,塑膠基材可由聚碳酸酯、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玻璃纖維構成, 或由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玻璃纖維構成;本實施例優選塑膠基材由 聚碳酸酯、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玻璃纖維構成為例,對本實施例進 行說明。
本實施例提出的塑膠前殼,其內含有1~5%的碳納米管,使得塑膠前殼的 表面電阻降低,達到具有導電功能,從而使采用該塑膠前殼的電視機,可通 過塑膠前殼釋放靜電,無需在塑膠前殼內側壁粘貼導電膠帶和導電布,降低 了電視機的成本,并且,省去了粘貼導電膠帶和導電布的工序,提升了電視 機的生產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7863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