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格形地下連續墻基坑圍護的深埋水池施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510276831.6 | 申請日: | 2015-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468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華梅;田巴元;吳昊;喻斌文;符曉贇;金國龍;徐劍;林靖;田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2D17/04;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藍迪專利事務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 地址: | 20006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連續 墻基 圍護 水池 施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深基坑圍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深基坑圍護深水試驗的格形地下連續墻基坑圍護的深埋水池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二十一世紀是海洋世紀,隨著我國對海洋工程及船舶工程設計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對于深水試驗水池的需求也不斷增多。隨著試驗內容和復雜程度的不斷加大,對試驗水池的深度、規模尺度及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深埋水池結構越來越多,部分埋深甚至超過30m。
目前,深埋水池結構都需要先施工基坑圍護工程,然后再施工水池結構,兩者相互獨立,這不僅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并且施工流程復雜,工程風險較大。基坑工程集巖土本構、固結壓縮及滲流穩定等問題與一體的綜合性問題,一直是巖土工程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僅十幾年來我國各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進展迅速,涌現了大量技術復雜的基坑工程建設項目,在基坑設計理論、施工方法和施工管理技術等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很多新技術,如逆作法基坑圍護工程,采用基坑臨時圍護結構與地下室主體結構相結合,簡化了施工流程,但基坑臨時結構的后期拆除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然而深埋水池與常規地下室結構不同,水池為“U”形敞口結構,無內部支撐構件,以致現有技術的圍護結構與地下室主體結構相結合的方式無法滿足水池結構自身穩定和安全性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格形地下連續墻基坑圍護的深埋水池施工方法,采用自立式水池與深基坑圍護結構相結合的格形地下地連墻結構,將水池結構與格形地下連續墻擋土結構在功能和構件特點上相合并,不但滿足了“U”形敞口深埋結構自身穩定和安全,同時也符合試驗水池的功能要求,避免了基坑臨時結構后期拆除造成的建筑垃圾,是一種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工藝技術,尤其適用軟土地質埋深>15m水池結構的施工建設。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格形地下連續墻基坑圍護的深埋水池施工方法,包括格形地下連續墻和深埋水池結構的施工,其特點是深埋水池以格形地下連續墻為抗側力擋土結構,在格形地下連續墻形成的基坑圍護內進行無內支撐結構的直立式土方開挖,其具體施工包括下述步驟:
(一)、地下連續墻的構筑
按深埋水池的設計要求進行基坑圍護的結構施工,基坑圍護結構采用前墻與后墻以及設置在前墻和后墻之間的腹板、壓頂板連接為整體結構的格形地下連續墻;所述前墻和后墻為“T”形結構,其各槽段間的墻體采用柔性接頭連接;所述腹板由剛性接頭與前墻和后墻連接。
(二)、水池主體結構的施工
深埋水池為池側壁與池底板組成的“U”形敞口水池,深埋水池在格形地下連續墻形成的基坑圍護內進行無內支撐結構的直立式土方開挖,挖至設計底標高后進行基坑的墊層施工,然后封閉池底板進行深埋水池的主體結構施工,池底板與四周的前墻為鋼筋混凝土連接,池側壁以格形地下連續墻為豎向支撐在前墻上且與前墻為鋼筋混凝土連接。?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施工流程簡單,工程進度快,避免了基坑臨時結構后期拆除造成的建筑垃圾,是一種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工藝技術,尤其適用軟土地質埋深>15m水池結構的施工建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俯視圖;
圖3為深埋水池側壁與格形地下連續墻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下面以某工程水池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該水池長度為68m、寬度28m、開挖深度為21m。
參閱附圖1~附圖2,本發明由格形地下連續墻6和深埋水池7組成,所述格形地下連續墻6為前墻1與后墻3以及設置在前墻1和后墻3之間的腹板2、壓頂板5連接為整體結構的格形地墻;所述深埋水池7為池側壁4與池底板8組成的“U”形的敞口水池,深埋水池7以格形地下連續墻6為抗側力擋土結構,在格形地下連續墻6形成的基坑圍護內進行無內支撐結構的直立式土方開挖,其具體施工包括下述步驟:
(一)、地下連續墻的構筑
參閱附圖3,基坑圍護結構采用前墻1與后墻3以及設置在前墻1和后墻3之間的腹板2、壓頂板5連接為整體結構的格形地墻;所述前墻1和后墻3為“T”形結構,其各槽段間的墻體采用柔性接頭9連接;所述腹板2由剛性接頭10與前墻1和后墻3連接,基坑圍護的結構施工如下進行:
①?、按深埋水池7的結構設計進行格形地下連續墻6的平面放線定位,并設置導墻,按設計格形地下連續墻6的厚度為0.8m,基坑深度>21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7683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