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和接收數據的裝置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76046.0 | 申請日: | 2010-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541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一;韓承希;鄭載薰;高賢秀;任彬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LG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28/0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夏凱;謝麗娜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通信系統 接收數據 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 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 發送 解調 子幀 終端 | ||
公開了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和接收數據的裝置及其方法。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終端中,本發明包括:接收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下文簡稱PDCCH);接收物理下行鏈路共享信道(下文簡稱為PDSCH);以及通過根據包括PDCCH和PDSCH的子幀的類型解釋PDCCH,來解調PDSCH。
本申請是2011年12月21日提交的國際申請日為2010年6月15日的申請號為201080027632.7(PCT/KR2010/003854)的,發明名稱為“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和接收數據的裝置及其方法”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系統,更確切地說,涉及用于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和接收數據的裝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首先,參考圖1將無線通信系統的幀結構描述如下。
圖1是用于LTE(長期演進)系統的幀結構的圖。
參見圖1,單個幀由10個子幀組成。并且單個子幀由2個時隙組成。發送單個子幀所花的時間被稱為傳輸時間間隔(下文簡稱為TTI)。例如,單個子幀是1ms并且單個時隙是0.5ms。
多個OFDM(正交頻分復用)符號組成單個時隙。在該情形下,OFDM符號能夠被稱為SC-FDMA符號或者符號持續時間。
根據循環前綴(下文簡稱為CP)的長度,單個時隙由7個或6個PFDM符號組成。在LTE系統中,存在正常CP和擴展CP。在使用正常CP的情形下,單個時隙由7個OFDM符號組成。在使用擴展CP的情形下,單個時隙由6個OFDM符號組成。
參考圖1,每幀發送主要同步信道(下文簡稱為P-SCH)和輔助同步信道(在下文簡稱為S-SCH)以用于同步。此外,為了每幀發送每個子幀的資源分配信息等,基站在第0至第2OFDM符號上發送物理下行鏈路控制信道(下文簡稱為PDCCH)。這樣一來,能夠根據PDCCH的數量在第0OFDM符號、第0和第1OFDM符號或者第0至第2OFDM符號上傳送PDCCH。PDCCH使用的OFDM符號的數目是每個子幀可變的。基站經由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下文簡稱為PCFICH)通知移動站相對應的信息。因此,PCFICH應該是被每子幀發送的,并且具有總共3種信息。表1示出了控制格式指示符(下文簡稱為CFI)。如果CFI=1,其指示僅在第0OFDM符號上發送PDCCH。如果CFI=2,其指示在第0和第1OFDM符號上發送PDCCH。如果CFI=3,其指示在第0至第2OFDM符號上發送PDCCH。
表1
[表1]
根據帶寬能夠不同地定義CFI。例如,如果系統的帶寬小于特定閾值,則‘CFI=1’、‘CFI=2’以及‘CFI=3’能夠指示分別在‘2個OFDM符號’、‘3個OFDM符號’和‘4個OFDM符號’上發送PDCCH。
圖2是用于PCFICH的傳輸格式的圖。
參見圖2,資源元素組(下文簡稱REG)由4個子幀組成,利用除了參考信號(下文簡稱為RS)之外的數據子載波構成,并且通常通過應用發送分集方案而被發送。此外,為了避免小區間干擾,頻移REG的位置以使用。因為總是在子幀的第一OFDM符號上發送PCFICH,如果接收器接收子幀,那么接收器首先檢查PCFICH的信息并且隨后檢查PDCCH的信息。PDCCH的大小和使用根據下行鏈路控制指示符(下文簡稱DCI)的格式而變化。具體而言,PDCCH的大小能夠根據編碼率而變化。例如,能夠將DCI格式定義為表2。
表2
[表2]
[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LG電子株式會社,未經LG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760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