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72509.6 | 申請日: | 2015-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953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1-18 |
| 發明(設計)人: | 許瑋文;危鼎;錢海波;李小飛;葛乃劍;謝高華;管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04 | 分類號: | E04G2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向下 復合 方法 裝置 | ||
1.一種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方法,用于將混凝土由深坑的崖壁的頂部泵送至崖壁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崖壁的頂部設置第一泵送裝置;
在所述崖壁的中部設置相互連接的第二泵送裝置和緩沖裝置,將所述緩沖裝置與所述第一泵送裝置相連接,將所述第二泵送裝置與位于所述崖壁的底部的施工區域相連接;
在所述崖壁的頂部通過所述第一泵送裝置向下進行混凝土泵送,將混凝土經過所述緩沖裝置輸送至所述第二泵送裝置;
在所述崖壁的中部通過所述第二泵送裝置向下進行混凝土泵送,將混凝土輸送至所述施工區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崖壁的中部設置所述緩沖裝置,還包括:在所述緩沖裝置與所述第一泵送裝置之間設置第一泵管。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崖壁的中部設置第二泵送裝置,還包括:在所述第二泵送裝置與所述施工區域之間設置第二泵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所述崖壁的頂部至所述崖壁的底部劃分為多個泵送區域,在每一個所述泵送區域內設置所述第二泵送裝置和所述緩沖裝置;
將任一個泵送區域的第二泵送裝置與位于該泵送區域下方且與之相鄰的泵送區域的緩沖裝置相連接;
將位于所述崖壁最上方的泵送區域的緩沖裝置與所述第一泵管相連接;
將位于所述崖壁最下方的泵送區域的第二泵送裝置與所述第二泵管相連接。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混凝土經過所述緩沖裝置輸送至所述第二泵送裝置時的輸送角度設置為60°。
6.一種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裝置,用于將混凝土由深坑的崖壁的頂部泵送至崖壁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泵送裝置,設置于所述崖壁的頂部;
設置于所述崖壁的中部并相互連接的第二泵送裝置和緩沖裝置,所述緩沖裝置與所述第一泵送裝置通過第一泵管相連接,所述第二泵送裝置與位于所述崖壁的底部的施工區域通過第二泵管相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裝置包括:
料斗,所述料斗頂部與所述第一泵管相連接;
溜管,所述溜管頂部與所述料斗相連接,所述溜管底部與所述第二泵送裝置相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包括料斗本體和支撐于所述料斗本體下方的橡膠墊板;
所述料斗本體的內側斗壁表面鋪設有橡膠擋板;
所述料斗本體的外側斗壁固設有支撐型鋼架,所述支撐型鋼架底部通過第一緩沖彈簧支撐于所述橡膠墊板。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管內部設有螺旋桿,所述溜管側部開設有閥孔,所述閥孔內設有截止閥。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向下超深復合泵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管通過固定裝置固接于所述崖壁,所述固定裝置包括:
支撐板,錨接于所述崖壁,所述支撐板中部開設有第一通孔;
第二緩沖彈簧,所述第二緩沖彈簧底部固接于所述支撐板;
緩沖板,固接于所述第二緩沖彈簧頂部,所述緩沖板中部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相對應的第二通孔;
抱箍,對應于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而固接于所述緩沖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泵管穿設于所述抱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7250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