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源觀測數據的南極接地線質量評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72026.6 | 申請日: | 2015-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144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28 |
| 發明(設計)人: | 謝歡;陸賽賽;徐洋;劉爽;童小華;李榮興;田一翔;馮甜甜;喬剛;劉世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V11/00 | 分類號: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葉敏華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觀測 數據 南極 接地線 質量 評價 方法 | ||
1.一種基于多源觀測數據的南極接地線質量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處理南極接地線數據,所述南極接地線數據包括MOA接地線、ASAID接地線、InSAR接地線和ICESat接地線,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獲取南極接地線相對位置、定性與定量分析評價指標;
2)根據南極接地線評價標準進行誤差分類,將接地線間的差異分為處于可接受誤差范圍、存在粗差和存在接地線變化;
3)分別采用結合南極測高數據的分析方法、結合南極數字高程模型的分析方法、結合南極多期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分析方法對南極接地線數據進一步分析;
4)根據步驟1)、步驟2)和步驟3)輸出南極接地線判斷與結果;
所述相對位置分析評價指標為穿過率分析指標,具體為:MOA接地線與ASAID接地線穿過ICESat接地線F點與I點的百分率;
所述定性分析評價指標為緩沖區分析指標,具體為:對MOA接地線與ASAID接地線,做500米、1000米、2000米和5000米緩沖區,計算InSAR接地線在其中的個數與百分率;
所述定量分析評價指標為距離分析指標,具體為:計算每一個InSAR接地線點到MOA接地線與ASAID接地線的距離,做統計分析;
步驟2)具體為:
201:根據誤差傳播公式,得到MOA接地線和InSAR接地線數據間、ASAID接地線和InSAR接地線數據間的允許誤差,滿足以下公式:
式中,δ為兩種數據間的允許誤差,ma為其中一種數據的定位誤差,mb為另一種數據的定位誤差;
202:南極接地線評價標準同時考慮三倍允許誤差和每個流域接地線差異的三倍標準差,若小于三倍允許誤差,則兩種數據處于可接受誤差范圍,若大于三倍標準差,則為存在粗差,若大于三倍允許誤差且小于三倍標準差,則為存在接地線變化;
所述步驟4)具體為根據步驟1)、步驟2)和步驟3)對南極接地線的位置做出分析評價,并給出南極接地線使用建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多源觀測數據的南極接地線質量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南極測高數據的分析方法具體為:
使用ICESat高程點云與CryoSAT-2高程點云作為南極測高數據,分別由搭載在冰、云和陸地高程衛星上的激光高度計和歐洲航天局的冰層探測衛星的雷達測高儀獲得,在接地線存在差異的地方,利用點云數據,根據南極接地線定義分析接地線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多源觀測數據的南極接地線質量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南極數字高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具體為:
在接地線存在差異的地方,利用數字高程模型獲得高程剖面圖,結合接地線定義分析接地線位置,同時,利用數字高程模型結合ArcGIS制作區域三維圖,判斷接地線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多源觀測數據的南極接地線質量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南極多期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分析方法具體為:
根據多期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通過目視解譯,分析冰蓋與冰架的相對變化,得出接地線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多源觀測數據的南極接地線質量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南極接地線均以點的形式處理,同時,將按照國際上通用的南極流域劃分方法,將全南極劃分成23個流域,對每個流域內的南極接地線逐一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7202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