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維仿真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510271032.X | 申請日: | 2015-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2076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詩波;李慧;李平飛;楊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6T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vissim 交通事故 三維 仿真 方法 | ||
1.一種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維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經(jīng)典的交通仿真軟件VISSIM為基礎平臺,輔以COM接口二次編程實現(xiàn);確定方法的總體技術路線、給出了主要環(huán)節(jié)的建模方法,包括:三維要素模型構建、仿真系統(tǒng)框架構建、車輛運動軌跡與過程控制、碰撞瞬間效果設計以及交通環(huán)境設計;其具體方法如下:
三維要素構建:交通事故三維仿真要素包括A類要素、B類要素和道路交通流C類動態(tài)要素三類;
所述的三類要素包括如下三大類:A類要素包括:①路面及標線具體包括: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的承載路面及路面上的車道線、人行橫道線和導向箭頭;②立柱類交通設施具體包括:信號燈柱、信號燈臂、路燈和交通標志牌;③道路構造物具體包括:橋梁、隧道、中央分隔帶、安全護欄、立交、收費站和公交站臺;④建筑物及綠化具體包括:碼頭建筑、集裝箱、廠房、居民樓、道路沿線建筑、樹木和草地;
B類要素包括:事故參與方個體,有具體的外形特征和標識;
C類要素包括:動態(tài)要素道路交通流,道路上正常行駛的各類車輛、行人、自行車;
(1)通過VISSIM自帶的模型庫,是.v3d格式的,該模型庫里面的模型用于構建C類要素;
而對于A類和B類要素,則需要用戶借助其它軟件預先構建,具體軟件如下:
(a)V3DM軟件:用于構建A和B類要素,V3DM的工程文件是.vvp格式,用V3DM原創(chuàng)A類、B類模型需要從多個模型的添加中堆積完成;
(b)SketchUP開放庫模型:用于創(chuàng)建A類要素,在VISSIM三維模式下導入.v3d、.skp兩種格式的靜態(tài)3D模型;利用共享資源庫里大量的SketchUP模型,直接放入3D交通環(huán)境中;當資源庫里沒有原樣的模型則找到相近的,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修改和修飾;
(c)SketchUP源模型+V3DM拼接涂裝:用于創(chuàng)建B類要素,V3DM引入.skp格式的模型作為生成.v3d文件的雛形;充分利用免費開放的網(wǎng)絡資源構建B類模型;.skp格式的文件導入V3DM后原模型的外表顏色和貼圖不會保留,需要用V3DM的修改功能在涂裝上加以修改;
(2)仿真系統(tǒng)框架構建:通過COM接口,VISSIM被其它應用程序調用,其模型和仿真的底層信息對象、方法、屬性被交互式的使用;應用所有的RAD工具,通過VB、VC語言調用和控制VISSIM-COM接口為用戶提供的VISSIM對象庫里面的對象;這個庫包含了14類對象,每類對象有嚴格的對象等級;VISSIM是最高等級的對象,其他的對象都是它的子對象;集合是一個特殊的對象類型,它是單個對象們的容器,用來枚舉路網(wǎng)元素;在以上框架的基礎上,再放入交通事故直接參與方運動過程的控制語句,即可實現(xiàn)交通事故仿真的整體運行;
(3)車輛運動軌跡與過程控制:VISSIM中有兩種方式來呈現(xiàn)車輛的軌跡:一種是通過繪制link路線,讓預先定置好的“車輛”出現(xiàn)在該路線上,該車輛就會沿著該路線一直往前行駛,這種方法為A方法;另一種方式是通過COM接口二次編程實時改變3D車輛的坐標,從而實現(xiàn)運動,這種方法為B方法;交通事故仿真中,車輛軌跡的設計采用A方法來實現(xiàn);在A方法中,用常規(guī)方法繪制Link之外,還需要通過程序代碼控制車輛出現(xiàn)的時刻和位置,用的COM方法為AddVehicleAtLinkCoordinate;需要清除某個車輛時,使用RemoveVehicle方法;在軌跡設計的基礎上,需要調整車輛的出現(xiàn)時間、速度變化來控制交通事故的過程,從而使事故以預設的方式演變;這個過程需要預先分析得到事故的形態(tài)、碰撞點、碰撞速度、加速度的信息;
(4)碰撞瞬間效果設計:交通事故碰撞往往是大能量的轉換,而且這個轉換往往是在小于1秒的時間內完成的突變,從而出現(xiàn)車輛附屬物散落、車輛變形、車輛旋轉、翻滾、掛車分離、兩車合并、起火、起煙塵的現(xiàn)象;這類效果的仿真在VISSIM COM中主要涉及到靜態(tài)對象的狀態(tài)控制和坐標控制;在VISSIM 3D環(huán)境中可以“擺放”一些靜態(tài)3D對象StaticObject,而這些靜態(tài)3D對象的一舉一動都需要在COM程序中手工編寫;某個3D對象擺在某個位置不動時,就不需要編寫任何程序;實現(xiàn)碰撞效果的步驟如下:
①初始化反映碰撞前狀態(tài)的靜態(tài)3D對象;使用的COM方法StaticObjects.GetStaticObjectByName();將所有需要表現(xiàn)碰撞效果的3D對象的初始狀態(tài)加載到事故仿真場景中;
②改變3D對象的狀態(tài);使用COM方法AttValue("3DMODELSTATE")將3D對象的當前狀態(tài)間斷改變至事故碰撞需要的狀態(tài);
③改變3D對象的坐標;使用COM方法**.AttValue("position")=vissim.NewWorldPoint(*,*,*)適時改變靜態(tài)3D對象的坐標進而實現(xiàn)控制該對象及其狀態(tài)在畫面中出現(xiàn)與否、運動與否、速度快慢,從而實現(xiàn)事故碰撞瞬間的效果;
(5)交通環(huán)境設計:交通事故交通環(huán)境指事故發(fā)生現(xiàn)場及周邊除事故直接相關方之外的場景,包括靜態(tài)的道路、交通設施、綠化、建筑以及動態(tài)的行人、自行車、交通流,這些元素決定了交通事故仿真3D效果的真實度;對于靜態(tài)環(huán)境,采用A、B、C類三維要素模型構建的方法構建好靜態(tài)三維要素,再導入VISSIM三維環(huán)境中,通過移動、旋轉、縮放的功能調整;對于動態(tài)環(huán)境,則利用VISSIM交通仿真的常規(guī)功能實現(xiàn)。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維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總體技術路線是VISSIM留有一個允許用戶進行二次編程開發(fā)的接口,通過該接口,可以更深入的從底層控制VISSIM的對象,從而實現(xiàn)用戶自定義的動作和運動模式;其本身并不能生成一個之前沒有的三維元素,需要借助其它工具來預先構建靜態(tài)對象的A、B、C類三維要素;VISSIM可以識別的是.v3d和.skp格式的3D模型,分別由SketchUP和V3DM軟件制作;以VISSIM為基礎平臺,輔以SketchUP和V3DM,通過COM二次編程實現(xiàn)交通事故仿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華大學,未經(jīng)西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71032.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