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測模式選擇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49916.5 | 申請日: | 2015-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022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周俊明;簡偉華;侯慧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19/109 | 分類號: | H04N19/109;H04N19/11;H04N19/147;H04N19/6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張所明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區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測 模式 選擇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頻編碼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預測模式選擇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HEVC(High Efficient Video Coding,高效率視頻編碼)標準中,提出了預測單元(Prediction Unit,簡稱:PU)的概念。預測單元是進行幀間預測和幀內預測的基本單元。
在HEVC標準中,提供了若干種幀間預測模式和若干種幀內預測模式可供選擇。為了查找到最優的預測模式,現有技術需要計算當前預測單元在每一種預測模式下的率失真代價,并且從中挑選出率失真代價最小的預測模式作為最終采用的預測模式。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由于需要計算每一種預測模式下的率失真代價,且率失真代價的計算量較大,導致預測模式的選擇過程需要花費較多的耗時,占整個編碼過程耗時的60%~70%。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預測模式選擇方法及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公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預測模式選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別計算當前預測單元在采用幀間skip模式時的率失真代價Jskip、采用幀間merge模式時的率失真代價Jmerge和采用幀間2N*2N模式下的率失真代價J2N*2N;
檢測所述Jskip是否小于所述Jmerge和所述J2N*2N;
若所述Jskip小于所述Jmerge和所述J2N*2N,則將所述Jskip設置為候選率失真代價Jmode;
計算所述當前預測單元在采用至少一種幀內預測模式時的率失真代價Jintra;
從所述Jmode和至少一個所述Jintra中選擇出率失真代價最小的預測模式作為所述當前預測單元的最終預測模式。
根據本公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預測模式選擇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第一計算模塊,用于分別計算當前預測單元在采用幀間skip模式時的率失真代價Jskip、采用幀間merge模式時的率失真代價Jmerge和采用幀間2N*2N模式下的率失真代價J2N*2N;
跳過檢測模塊,用于檢測所述Jskip是否小于所述Jmerge和所述J2N*2N;
跳過設置模塊,用于若所述Jskip小于所述Jmerge和所述J2N*2N,則將所述Jskip設置為候選率失真代價Jmode;
第二計算模塊,還用于計算所述當前預測單元在采用至少一種幀內預測模式時的率失真代價Jintra;
最終決策模塊,用于從所述Jmode和至少一個所述Jintra中選擇出率失真代價最小的預測模式作為所述當前預測單元的最終預測模式。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在幀間skip模式較優時,跳過除幀間skip模式、幀間merge模式和幀間2N*2N模式之外的其它7種幀間預測模式的率失真代價計算過程,減少了預測模式選擇過程所需要的計算量,能夠有效降低預測模式選擇的耗時,滿足一些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場景的需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的預測單元的8種幀間預測模式的劃分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預測模式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預測模式選擇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預測模式選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預測模式選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4991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