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穴位注射液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16296.5 | 申請日: | 2015-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843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玉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35 | 分類號: | A61K36/835;A61K9/08;A61P2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4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偏頭痛 中藥 穴位 注射液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穴位注射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偏頭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多起病于兒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達發病高峰,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人群患病率為5%~10%,常有遺傳背景。該病以發作性中重度、搏動樣頭痛為主要臨床表現,頭痛多為偏側,一般持續4~72小時,惡心、嘔吐,光、聲刺激或日常活動均可加重。
偏頭痛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對西醫偏頭痛的發病機制主要有以下學說:
血管學說:該學說認為顱內血管收縮引起偏頭痛先兆癥狀,隨后顱外、顱內血管擴張,血管周圍組織產生血管活性多肽導致無菌性炎癥,進而導致搏動性的頭痛。頸動脈和顳淺動脈局部壓迫、血管收縮劑麥角生物堿如麥角胺可緩解發作期頭痛支持這一理論。
神經學說:該學說認為偏頭痛發作時神經功能的變化是首要的,血流量的變化是繼發的。?偏頭痛先兆是由擴展性皮層抑制引起。由擴展性皮層抑制是指各種有害刺激引起的起源于大腦后部皮質的神經電活動抑制帶,此抑制帶以2~5mm/min的速度向鄰近皮質擴展,伴隨擴展性血量減少。擴展性皮層抑制能很好地解釋偏頭痛先兆癥狀。此外,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簡稱5-HT)參與頭痛發生。頭痛發作初始階段,5-HT從血小板中釋出,直接作用于顱內小血管使之收縮,并附于血管壁上。5-HT濃度下降時,作用于大動脈張力性收縮性作用消失,血管壁擴張出現頭痛。5-HT既是神經遞質,也是體液介質,對神經和血管均有影響。中樞性5-HT受體激動劑曲坦類藥物用于偏頭痛的治療,證實神經功能紊亂參與偏頭痛的發作。?然而,部分藥物如天麻素、苯噻啶等5-HT拮抗劑對偏頭痛亦能夠發揮對偏頭痛的治療作用。
三叉神經血管學說:該學說認為三叉神經節損害可能是偏頭痛產生的神經基礎。三叉神經節及其纖維受刺激后,可引起P物質、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和其他神經肽釋放增加。這些物質作用于腦血管壁,引起血管擴張而出現搏動性頭痛。
由上述假說可知,目前國內外對偏頭痛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單一的發病機制假說很難對偏頭痛的發作及臨床藥物治療效果做出合理解釋,甚至各種假說的結果相互矛盾,如。中樞性5-HT受體激動劑曲坦類藥物和天麻素、苯噻啶等5-HT拮抗劑等均可對偏頭痛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發病機制研究的滯后,對偏頭痛治療藥物的研發形成了嚴重制約。醫藥研發領域難以通過某一藥物的藥理作用預測或推測其能否發揮對偏頭痛的治療作用。
目前,用于治療偏頭痛的常用西藥包括:鈣離子拮抗劑,如鹽酸氟桂利嗪;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噻嗎洛爾;抗癲癇藥,如丙戊酸和托吡酯;三環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5-HT拮抗劑,如苯噻啶等。上述藥物均對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等存在顯著的副作用(趙英召,尹廣,張娜,謝彩霞,趙爍,魏輝,付領然,穆倩.?偏頭痛的研究進展.臨床合理用藥.2014;7(4A):196-197.)。
中醫學從古至今對于偏頭痛的病因病機已有較多的論述,認為其是久病致瘀、憂思勞累、飲食不節、情志內傷的基礎上出現的風痰阻絡、氣滯血瘀、肝陽上亢、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用于治療偏頭痛的常用中藥主要為行氣、活血、化瘀類藥物如丹參、川芎、天麻、鉤藤等。由于偏頭痛具有發作性和迅速出現嚴重頭痛的特點,故用于治療偏頭痛的藥物需要具有攜帶和服用方便的特點。目前臨床上治療本病的中藥仍以湯劑為主,煎服不便,不利于推廣(吳邵軍.?偏頭痛中醫藥臨床治療進展.?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l4(23):140-142.)。
偏頭痛目前的臨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因此臨床中、西藥治療效果并不好,傳統藥物治療僅能夠改善患者的疼痛,但治標不治本,隨著疼痛次數的增加,患者腦損傷越發嚴重,病程越長,發生腦中風的幾率越大,給患者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崔旻,?劉繼霞,?李秀英,?王東瓊,?段嶺煥.?針灸聯合中藥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3):226-227.)。
針灸是我國中醫治療的基礎方法之一,對偏頭痛的治療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針灸治療偏頭痛類慢性疾病往往需要留針治療,且留針時間較長,無法適應目前人類的快節奏生活模式。因此往往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以提高患者的順應性,避免治療中斷針灸治療偏頭痛通常的取穴部位為風池、太陽、百會,根據辯證不同,可以加取其他穴位,如:肝陽上亢型加率谷、合谷、太沖、中渚;痰濁上擾型加內關、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豐隆;瘀血阻絡型加合谷、膈俞、血海;肝腎陰虛型加太沖、太溪、腎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未經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162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復方蒲公英口服液的制備工藝
- 下一篇:一種治療老年癡呆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