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除濕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05890.4 | 申請日: | 2015-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1951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6 |
| 發明(設計)人: | 鄧晉;彭慶華;林智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智勇 |
| 主分類號: | F24F1/02 | 分類號: | F24F1/02;F24F1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9080 廣東省江門市江***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除濕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除濕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除濕機。
背景技術
目前,普通除濕機,主要是通過熱泵系統的蒸發器冷凝潮濕的空氣進行除濕,除濕方法單一,除濕效果不佳;一種多方法除濕的智能除濕機,已成為人們提高除濕機除濕效率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除濕機,用于提高除濕機的除濕效率。
本發明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智能除濕機,包括有熱泵裝置、集水裝置、控制器以及外殼;熱泵裝置包括有壓縮機、蒸發器、第一散熱器、第二散熱器、電磁閥、單向閥、膨脹閥以及風機,壓縮機的冷媒輸出接頭與第一散熱器以及電磁閥連接,第一散熱器與膨脹閥連接,膨脹閥與蒸發器連接,蒸發器與壓縮機連接,電磁閥與第二散熱器連接,第二散熱器與單向閥連接,單向閥與膨脹閥連接;集水裝置包括有集水槽以及接水箱,集水槽與接水箱連通,集水槽設有凹槽以及凸臺,凸臺設有透氣孔;外殼設有排氣口以及進氣口,風機、蒸發器第一散熱器以及第二散熱器設于排氣口與進氣口之間,透氣孔與排氣口以及進氣口連通,集水槽位于蒸發器與第一散熱器之間,第二散熱器位于風機與蒸發器之間;控制器通過控制線與壓縮機以及風機連接。
智能除濕機的工作原理是:智能除濕機包括有除濕供暖以及除濕供冷兩種工作狀態;除濕供暖工作狀態是:除濕供暖工作時,將智能除濕機置于需要除濕的室內,利用控制器控制熱泵裝置的壓縮機以及風機運行,利用控制器控制電磁閥導通,使第一散熱器以及第二散熱器散發熱量,使蒸發器制冷;潮濕的空氣由外殼的進氣口抽入,潮濕的空氣先經過第一散熱器加熱蒸發,由集水槽冷卻吸收水分,然后經過蒸發器冷凝除濕,經過蒸發器冷凝除濕后的空氣再經過第二散熱器升溫,被吸收水分、冷凝除濕以及升溫后的空氣由排氣口排出;集水槽以及蒸發器吸收的水被收集到接水箱內,從而到達提高除濕效率的目的,以及向室內提供干燥的暖氣;除濕供冷工作狀態是:除濕供冷工作時,利用控制器控制壓縮機以及風機運行,利用控制器控制電磁閥關斷,電磁閥不導通,使第二散熱器沒有冷媒進入;控制熱泵裝置的第一散熱器散發熱量,以及控制蒸發器制冷;潮濕的空氣由外殼的進氣口抽入,潮濕的空氣先經過第一散熱器加熱蒸發,由集水槽冷卻吸收水分,然后經過蒸發器冷凝除濕,經過蒸發器冷凝除濕后的冷空氣由排氣口排出;集水槽以及蒸發器吸收的水被收集到接水箱內,從而到達提高除濕效率的目的,以及向室內提供干燥的冷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智能除濕機設有熱泵裝置以及集水裝置,利用第一散熱器以及集水槽進行第一次除濕,再利用蒸發器進行第二次除濕,利用蒸發器的冷凝水將集水槽降溫,以及利用蒸發器的冷凝水吸收蒸汽,把蒸汽變成水排到接水箱,提高了除濕機的除濕效率;同時,除濕后的空氣還能選擇為加熱以及制冷兩種方式。
附圖說明
圖1是智能除濕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圖1所示的智能除濕機的結構示意圖,智能除濕機,包括有熱泵裝置1、集水裝置2、控制器3以及外殼4;熱泵裝置1包括有壓縮機5、蒸發器6、第一散熱器7、第二散熱器8、電磁閥9、單向閥10、膨脹閥11以及風機12,壓縮機5的冷媒輸出接頭13與第一散熱器7以及電磁閥9連接,第一散熱器7與膨脹閥11連接,膨脹閥11與蒸發器6連接,蒸發器6與壓縮機5連接,電磁閥9與第二散熱器8連接,第二散熱器8與單向閥10連接,單向閥10與膨脹閥11連接;集水裝置2包括有集水槽14以及接水箱15,集水槽14與接水箱15連通,集水槽14設有凹槽16以及凸臺17,凸臺17設有透氣孔18;外殼4設有排氣口19以及進氣口20,風機12、蒸發器6第一散熱器7以及第二散熱器8設于排氣口19與進氣口20之間,透氣孔18與排氣口19以及進氣口20連通,集水槽14位于蒸發器6與第一散熱器7之間,第二散熱器8位于風機12與蒸發器6之間;控制器3通過控制線與壓縮機5以及風機12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智勇,未經林智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0589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住宅小區集中室內供冷系統
- 下一篇:基于數據遠傳系統的水力平衡流量調節法





